第五二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材(1 / 2)

趙昚屬意的右相人選是史浩,許多人都能猜的出來,所以當趙昚委婉的拒絕了趙鼎提議的從兩位參政知事中選擇一位的提議後,推出國子祭酒史浩,眾人一點都不意外,隻不過驚訝於趙昚自身的變化。

眼前的場景在大半年前有過類似的一幕,當時秦天德被逼辭官,戶部尚書李瑜、翰林侍讀學士王君曉二人相隨辭官,當時朝中以左相趙鼎、右相範同為代表,對這兩個空出來的官位展開了激烈的你整我奪,以至於等到幾個月後秦天德回到臨安時,這兩個職位的人選都還沒有敲定。

但是的趙昚也很想插手兩個職位人選的選擇,但是不少官員都記憶猶新,當時的趙昚稚嫩的完全像是個孩子,被趙鼎範同弄的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

可如今這才過去多長時間?居然開始算計起右相之位,而且是想從秦天德手裏算計,這不能不讓眾人驚訝,而且看趙昚拒絕左相趙鼎時的從容自如,哪裏還有大半年前的青澀生疏之感?

如今的趙鼎已經搏不過趙昚了,隻因為趙昚的一句話,就退了回去,而兩位參政知事張浚和李光也沒有任何意義,仿佛保皇派的三位魁首真的是以皇帝位中心了。

沒有人意識到這裏麵突顯出來的一個問題--趙昚的威信在提高,皇權在不經意間一點點的集中,因為朝臣中還有一個不可一世的國師秦天德的存在,所以沒有人想到那種他們都不願看到的皇權集中。

“官家,臣以為史浩暫不適合接任右相一職。”秦天德的話並不長,但卻很有力,態度很強硬。

“為何?”

“史大人的確如官家所言那般才華橫溢貫通經史,但他宰輔經驗尚淺,而且年紀太輕,正如趙相所言,如今我大宋百廢待興,中興在即,右相如此重要一職必須選擇經驗豐富之人,繼任之後能夠立刻投入國事之中,而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所以臣以為,可再增設一參政知事,由史大人接任。”

“那你的意思是讚同趙相所言了?”

趙昚目光中流露出差異之色,趙鼎也同樣露出不解的神情,張浚和李光對視一眼,仿佛不敢相信秦天德居然會要提議他們二人中一人升任右相!

難道隻是秦天德在挑撥皇帝和左相之間的關係?有一些不明所以的官員一頭霧水的猜測到。

然而很快他們就明白秦天德的用意所在了:“官家,臣並非完全讚同趙相所言,就右相人選來說,臣讚同官家所言,趙大人年事已高,因此右相應當選擇年紀稍輕之人。”

無恥啊,先用趙鼎的話堵住了趙昚,然後又用趙昚的話堵住了趙鼎,說到底還不就是你秦天德想要提拔心腹之人出任右相?可會提拔誰呢?

不少人立刻將目光掃向那些跟秦天德走的較近,官職有比較高的官員。

這樣的官員並不多,胡銓已經是樞密使了,所以必定不會是他;周必達和陸遊年紀實在太輕,根本難當大任,秦天德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任命這兩個毛頭小子中一人升任右相;兵部尚書王貴武將出身,直接排除;刑部尚書王庶參與三司會審,審理範同一案,顯然不是秦天德屬意人選;戶部尚書李瑜一直在戶部為官,曆任經驗不夠;那剩下的也就隻有工部尚書陳規和翰林學士王君曉了!

“不知國師大人舉薦何人?”趙鼎皺著眉頭問道。

“吏部尚書何鑄何伯壽!”

這秦天德還真是狂妄啊!

不說別的,隻從這些人的年紀看,否定張浚李光的原因是這二人年紀太大了,不錯這二人都是古稀之年,的確是比較大了;否定史浩的原因,也有年紀一項,可是史浩已經年過四十,正是年富力強之年;而何鑄如今已經年近花甲,也就是說七十歲太老,四十歲太小,隻有六十歲才合適。

難道你秦天德就不怕何鑄身體不好,到時候與趙鼎等人同時乞骸骨,導致朝中左相右相兩個相位同時空缺麼!

“朕不準!”終於趙昚臉上露出了怒容,而且不想之前幾回那樣,遲遲沒有平複下來。

因為他很委屈。

在他看來,自己同意了秦天德對張麒升任禦史中丞的任命,那麼作為交換,秦天德就應當支持他提出的,史浩升任右相一事,官場中類似的利益交換實在是太多了,也是在正常不過了,更何況秦天德應當是真心輔佐他的!

史浩是他最信任的官員之一,而且史浩的確有才能,能夠勝任宰相之位。以前是秦天德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可以打壓史浩,不過如今二人關係已經好轉,所以趙昚認為對於史浩接任右相,秦天德不會有任何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