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不會回去,我也沒有後手。”秦天德搖了搖頭。
對於李瑜的擔心,他很清楚。不過他等得起,金人絕對不會南侵,因為完顏亮很清楚如今滅不了宋朝,更重要的是他這次大費周折的安排,目的還沒有達到。
“那你什麼時候才回去?難道你不知道朝中如今已經亂成一團了麼!”李瑜有些急了。
“什麼時候官家親至請我回朝,我才會回去!”
“你說什麼?讓官家親自來請你?錢塘子莫非你瘋了麼?”李瑜和王君曉睜大了雙眼,難以置信的看向秦天德,仿佛聽到了天下間最大的笑話一般。
他們二人都記得很清楚,在秦天德辭官當日,趙昚當著滿朝文武,眼中毫不掩飾的殺機,若非當時的監察禦史張麒巧妙進言,領得趙昚憶起秦天德在趙昚登基過程中的功勞,秦天德能否安然離開皇宮都是問題,畢竟當時是滿朝文武都在參劾他。
看著二人差異的目光,秦天德用力的點了點頭,很是堅定的說道:“我沒瘋,我就是要讓官家親自來請我回朝,不客氣的說一句,沒有我,大宋擋不住金人的鐵騎。”
他的話不是危言聳聽,如今朝中極為混亂。皇權不振,士大夫掌權,新秦黨與保皇黨相互攻伐,將皇帝絲毫不放在眼中,這是最大的問題。
曆朝曆代,當皇權不振的時候,若是朝中沒有一個權臣,那麼朝廷必然混亂一片,眾多大臣拉幫結派相互攻訐,官員不論是忠是奸,皆會如此。
在忠臣眼中,他們一心為國,帝王暫無能力主政,那麼他們就會為了社稷振興,從而努力展現自己的抱負,以求社稷安定之餘,他們也能夠青史留名。
而貪官們則為了自身的功名利祿,自然不肯妥協,否則他們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他們絕對會不惜餘力的抱團抗衡。
如此一來,朝中必定一片混亂,政令不通,任何一方的提議,都會遭致另外一方甚至幾方的質疑,從而導致一件小事也可能推諉很久。
曆史上每個朝代出現的盛世局麵,除了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外,還會伴隨著皇權的高度集中,從而使得明君變得強力明君,完全掌控朝政,能夠將所有大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宋朝一向因為積弱被後世詬病,而事實上雖然宋朝的經濟極為發達,很多時候都出現過藏富於民的說法,即便在南宋末年麵對橫掃八荒吞並六合甚至打到歐洲的蒙元鐵騎也能以一隅之地支撐許久,離不開巨額財富的支持。
但宋朝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盛世,史書中也從未有過相關記載,反而總是被外族欺淩,不論戰勝戰敗,都要繳納歲貢,隻不過說法不同而已。
就以北宋時期宋朝與西夏的交戰來說,雖然曾經取得勝利,西夏向宋稱臣,但宋朝卻每年要賞賜西夏白銀綢緞數十萬兩。
除了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帝與士大夫公天下,導致士大夫權力過大。
士大夫權力過大的直接表現就在於朝中許多政令不停改變,隨著朝中一方勢力的崛起,另一方施展的安邦之略基本就會被廢除,可謂朝令夕改,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大臣。
縱觀南北宋數百年來,能夠大有作為的皇帝,除了開國初期的一兩個外,其餘大多無甚功績,甚至昏庸無道。
此外,貪官往往能夠功名利祿走到一起,從而抱成一團,但相對的清流名臣則會因為相互政見的不同以及自身的好惡分裂。王安石、蘇東坡、劉禹錫等等後世耳熟能詳的忠臣名臣能臣幹臣,那個沒有被貶謫過?
秦天德強勢崛起,不講道理的在朝堂上對任何官員都敢揮拳相向,使得不少恥於與新秦黨為伍的官員不得不團結起來,甚至迫不得已與新秦黨共同對抗秦天德,這才使得這一年多的時間內,朝中政令通順。
然而隨著秦天德的辭官,保皇黨已經開始出現分裂的苗頭,主戰派和主和派的出現就打亂了新秦黨和保皇黨之間原有的劃分,加上醬油派有心從中偷雞,朝中已經混亂不堪。
不論什麼時候,朝廷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才能避免這種現象,才有可能導致盛世的出現,當然也很可能導致昏暗甚至麵臨國破。
趙昚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也曾經試圖將皇權集中,並且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那隻是秦天德穿越前的那段曆史。
如今的曆史已經被改變,入宮太晚的趙昚缺乏底蘊,也缺少人脈積累,登基之後心腹大臣太少,而且趙構的禪位太過突然,導致趙昚從來沒有過監國的經曆,也沒有趙構的教導,缺乏治國馭人的經驗,這是他得不到大臣擁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