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這仗打不起來(1 / 2)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端誠殿內,趙鼎坐在一側還在不停的反複思量著這句話,想要從中發現秦天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本沒有留意一旁聚在一起正在討論著什麼的幾個人。

端誠殿,本是皇宮內的一所多功能殿宇,結果被趙構改為國師秦天德辦公的官署,也就是說秦天德是留在宮內處理公務,足見趙構對秦天德的寵信。

散朝之後,秦檜父子今日午時三刻伏誅,還有金國使節一同處斬,這消息一出,臨安城中一片嘩然。

對於秦檜父子被處斬的消息,臨安百姓自是拍手稱快,對於處斬金國使節一事,城中百姓大多隻是瞧個熱鬧,順帶出口惡氣,並沒有細想太多。

不過部分有見識的人則是看出來宋金之間將要展開一場大戰,這部分人以讀書人居多,而讀書人大多一腔熱血,加上臨安處於後方,極少遭受戰火塗炭,不知戰爭之苦,一個個摩拳擦掌,甚至極個別的幾人打算投筆從戎,征戰沙場。

與之一同擴散出來的還有今日大朝會時秦天德大顯神威,羞辱金使,痛打金使,以及那句朗朗上口讓人心中熱血沸騰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這兩句話通俗易懂,不要說是讀書人,就連普通的百姓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細細品來,的確讓人振奮。

茶樓酒肆勾欄等人群彙集之地,大多都在紛紛議論此事,更多的是在談論這句話。

“封兄,這句話當真是出自他口?不是傳聞他目不識丁麼?”

“穀兄,你我恐怕都錯了,他恐怕不是世人想象的那般,當時有大智慧之人。你沒有發覺自從他來到臨安後,這才一年多的時間,不可一世的秦檜老賊就倒台了,如今馬上就要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何止如此,我聽聞他年前中秋還是淮陰縣令之時,就曾在大慶殿痛打金國使節,著實替我大宋兒郎出了一口惡氣。”

“切,這算什麼!我舅父是戶部郎中,今日散朝後我從他口中得知。國師大人不禁懲治了禮部一個貪墨銀兩巨大的侍郎,更是下令禮部官員將以往貪墨銀兩全部歸還。”

“這秦天德不是秦檜的侄兒麼,怎麼看樣子不是奸臣?”

“閉嘴!不許你侮辱國師大人!否則何某跟你割席絕交!我大宋太缺少這樣的官員了,你們都不知道,我舅父還說,國師大人今日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叫著金國皇帝的名字,說他若是膽敢犯我大宋,必定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這種英雄人物怎會是奸臣!”

“照這麼看來,國師大人倒真的是個忠臣了,跟秦檜老賊不同。”

“是啊是啊。”

“不過秦檜老賊謀反大罪,按理應當是株連九族的,國師大人會不會受到牽連?那樣的話對我大宋來說豈不是一大損失?”

“劉兄說的有道理,的確有這個可能。不過我決定了,若是朝廷真的因此而懲治國師大人,我就去上書請願。”

“切,你一個人上書請願有什麼用,恐怕都不會傳到官家手裏。”

“那你想怎麼樣!”

“你別動怒,我也不希望國師大人受到老賊牽連,我的意思是一個人力量有限,不過我們可以發動更多的人,到時候來個公車上書。”

“好主意,我這就去聯絡人。”

“我們也去!”

這是酒樓裏五六個書生之見的對話,相似的一幕還發生在不少地方,談論的人大多都是各大書院的書生士子,以及飽讀詩書有所見識之人。可以說在這一刻,秦天德聲望第一次在民間達到了巔峰,隻不過很快就毀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此刻的秦天德正懶洋洋的坐在端誠殿內,看著麵前憂心忡忡的右相範同、樞密使胡銓、參政知事張浚、李光、樞密副使韓世忠、王貴,問道:“你們一大群人看著我這麼久了,究竟想說什麼?”

這群人在加上坐在一旁反複思量的趙鼎,構成了大宋最高的權利機構。

秦天德本來打算在散朝後,給自己新弄出來的門下三禦使——周必大、陸遊還有張麒——交待一些事情,結果這群人居然都跟著進來了,不但如此,就連趙眘都來了。

其實這些人的來意他很清楚,不過還有一個他想不到的人也硬是摻乎了進來,戶部尚書李瑜。

端誠殿內一片寂靜,除了秦天德問出那句話,所有人都沉默不語,不過從每個人臉上的表情來看,心中都押著一塊巨石。

趙眘坐在一旁,在太監宮女的侍奉下品著茶水糕點,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一幕。今日是他登基後第一次對秦天德產生好感,因為秦天德第一次公開支持他的話。

秦天德一心輔助他登基的情,早就因為秦天德的跋扈磨沒了。他是個皇帝,可是他在朝會上每有決議都會被秦天德駁回,這讓他極沒有麵子,但今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