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充滿了民族文化氛圍的慶祝方式,秦風不推崇,卻也沒有反感,突厥給大唐帶來的災難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借此機會振奮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還是非常可取的。盡管他自己覺得很麻煩,可卻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玩個性,搞什麼標新立異的舉動,

在重視禮節的朝代,就算秦風不喜麻煩,卻也隻能順應大流。

他們依照禮部的安排,現在長安城北十五裏外安營紮寨。

拂曉時動身南行,來到長安城外正好辰時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戰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秦風、李績,他們作為另外兩路的大總管職位要遜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隻是後了一個馬頭的間距:在他們的後方分別是尉遲敬德、程咬金、薛萬徹、張公瑾、高甑生,接下來便是蘇定方、張士貴、羅通、李業詡、程處默、尉遲寶慶、薛仁貴、房遺愛,再之後,則是阿喀琉斯這類中層大將。

從李靖開始算起,包括秦風、李世績他們在內三十五員此次北伐的大將依次排列。

秦風正行間,隻見李靖和李績二人交談甚歡,說得興起,忍不住開懷暢笑,不由得有些好奇,策馬來到二人身邊,問道:“二位李大總管,你們在說什麼?說得這麼歡喜。”

“末將和李大將軍在說昔日之事。”李靖臉上泛著笑容,一副感慨樣兒:“想當初,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到處都是餓死他鄉的流民,匪類更是橫行霸道,外部更有突厥威脅,他們不把前朝放在眼裏,整個北方名義上是前朝的,可事實上已盡歸突厥,他們在北地燒殺擄掠,**之事層出不窮,我氣憤難當,投軍挑戰,可我想得太過簡單了,那時的將士比匪徒還要霸道,我一個白衣小子,根本無法改變什麼,由於羞於為伍,那是處處受製處處受到打壓與排擠,無奈隻得離開了軍隊。有一次,我知道突厥人在一個村莊行罪惡之事,氣憤之下率領數十名熱血將士去挑戰,卻是找不到突厥人。”

“突厥人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嫻熟,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宛如影子,我們雖有心與突厥決死而戰,卻是追之不及”李績接過話頭,雖是事情過去多年了,仍是惋惜不已:“說到底,除了我們自己內部問題,就是我們的戰法太落後。突厥是騎兵,我們步兵、車兵倒是多,行動遲緩,要追也是追不上。”

秦風心下詫異不已,想不到二李在年輕時,還有過並肩作戰的經曆,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過。

李靖衝秦風一豎大拇指,讚不絕口:“我朝建國之後,陛下與我等商議,意識到騎兵的重要,陛下也決定大量組建騎兵。可巧婦難倒無米之炊,我朝中馬匹太少,有心無力,再加上萬事從開起,當時的國庫是一片空虛,根本沒有錢財讓我們去大量購買戰馬,況且,頡利可汗對我朝一直懷有敵視之心,對戰馬的把控十分嚴厲,在他的壓製之下,北方各族愣是無人膽敢向我朝販賣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