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外麵天翻地覆與我何幹(1 / 2)

秋冬兩季,是枯水期,對修築堤壩是很有利的事。因為有朝廷的支持,各路官府大開綠燈,一切所用的材料,絕對是第一時間快速補給,所以,運河邊工地上的民工全部加足馬力日夜搶趕進度,眼看著就快要到年底了,他們都希望修築堤壩的工程能在年底前結束,這樣就能趕回家和家人團聚。

不得不說,勞動的人民最美,他們這股幹勁兒,傳遞了一種勞動美德,比起當年隋煬帝毫無理由征調民工修大運河弄得全國怨聲載道,藍田侯在江南征調十萬民工修築運河堤壩,相反得到的卻是一片讚美。

從來沒有那個征調民工的大官,會得到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的讚美之聲。

的確,所有的民工都知道,藍田侯是個體恤百姓的好官。

幹活不是白幹,每天有銅板可拿。修河也很隨便,不會強行逼迫過度勞累,真正的把民工當人看,沒有嚴管的吏目跟在身後拿著鞭子抽打,也不會要求沒日沒夜地勞作。甚至隔三差五還會休假,簡直就是勞動者的福音。其實他們都不知道,就憑他們每天堅持工作八個時辰,已經讓藍田侯覺得在壓榨廉價勞動力。

當然,勞動力三個字兒,隻能偷偷地在陳華心裏麵過濾。這種超前的思想,還不適合隻能小打小鬧的大唐子民,否則會在他們心裏生根出某種可怕的種子,到時候陳華可不能那麼容易剝削任何一個人了。

運河的工程,就沒有受到任何官方的約束而停止。相反,朝廷派發的物資,反而越來越多地運來江南,支援著受災的地方。

以前那裏受了災,救援的物資,朝廷都是越往後,派發的越來越少,因為國庫消耗不起,無論是救助災民,還是河工治理,都是有固定的一個數目。就好比老李當初撥給陳華四十萬貫銅錢,這已經是朝廷能拿出來的最大數目。

但是,從各個州府報上來得到朝廷撥來的銅錢,合計起來遠遠超過了四十萬貫。

這並不是因為老李慷慨大方,而是,在這個時候,陳華終於知道,由他提議的全國募捐,取得了一個多麼震撼的成效。

朝廷發起的全國募捐,在全國各道州府中取得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像江南道這樣富庶的地方,募捐的資金,更是恐怖的嚇人。

江南從不缺乏富商,有錢人就和湖裏麵的魚一樣多。整個大唐十道,江南道募捐得到的資金,就占了一半。整整四十萬貫,全國其他各道,加起來整整百萬貫之多。

由魏征管理的募捐署,可沒有貪汙一文銀子,經過眾多精通會計的官員統計得出,全國募捐得到的銅錢,的確超過百萬貫。這一數目報上去,頓時全朝堂鴉雀無聲,文臣武將傻眼兒了,心裏納悶,怎麼大唐朝的貴族,突然間那麼有愛心了呢,以往就是要他們捐一個子兒都要哭鬧一番。

不得不承認,這是有史以來,國庫第一次獲得那麼多現銀入庫。同樣,也讓很多人心裏麵詛咒那個身在江南最好掉運河裏淹死的藍田侯,天生的馬屁精,不費口舌,就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招牌,順理成章地收刮了百萬財富,像他那樣聰明的人,要是生在前朝,就那麼在楊廣的麵前獻上一策,好大喜功的楊廣,一句話,封國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