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艱苦條件(1 / 2)

工部的人,掌握了水泥的運用,並且摻上砂石用水調和出混泥土。混泥土的麵世,他們不得不承認,其粘合能力太強了,硬化以後堅硬如鐵,用來修築河道上的堤壩,簡直就是給堤壩澆了一層鐵水在上麵固若金湯。

按照巡察使大人的意思,江南運河所有的堤壩,都要全部翻修一遍,用混泥土進行澆築。不過好在,大水之後,河裏麵的積水整體下降,往後又是秋冬兩季的枯水期,對工程的影響沒多大問題。

江南道內,大量征集民夫修建河道堤壩。采取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完成,三同時齊開展的模式,將江南運河分成三小段,自江都到京口稱為江京段,京口到吳州稱為京吳段,吳州到餘杭標記為吳杭段!

以江南道巡察使的身份,責令江京段由江都刺史負責,京吳段由蕭翼負責,吳杭段則是陳華自己負責。運河途徑各州府,必須全權配合。命令下達,江南河工的治理全麵開展。

一處忙,處處忙。每天的時間,都在運河邊上待著,查看工程進度情況。

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到了八月。江南的氣候,四季分明,八月已經入秋,秋高氣爽,桂香盈盈,天氣漸有寒意。前幾天,陳華給修築河工的民夫放了三天假,全部譴回家收水稻,吳州受了災,但緊鄰吳州的餘杭一帶,今年卻是豐收之年,餘杭盛產大米,自古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據說今年因為雨水充沛,大米產量多了兩成是大豐之年。

同一片天空下,東邊日出西邊雨,這兒受了大災,那兒報出豐收,是常見的事。放出去的農夫,回家把水稻收割了,全都回到運河上繼續修堤壩。

運河有利有弊,春來灌溉莊稼需要它,夏季發大水衝垮堤壩,就是顆粒無收。農夫們幹勁很大,都巴不得一勞永逸,把運河的堤壩修的結結實實,再也不會因為決堤,而衝毀良田。沿河兩旁的農戶都是靠田地吃飯,他們拿出自己所有的力氣,為自己幹活!

長安城的水泥又運來兩批,全國募捐得到的錢糧,都由官府統一組織運到了吳州。吳州本土上,同樣也在劃地修房。災民陸續從安置營裏麵分撥出來,由官府的人安排回原籍,吳郡新修的房屋,不再是土坯房,而是由水泥切磚清一色瓦片蓋起的小樓房,每家都能分到一棟。第一次感覺到朝廷還是管著他們的,有飯吃,有房子住,有病看,那些活下來的人,有力氣的,已經拿著鋤頭去了自家地裏勞動,種點秋冬天吃的小白菜。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老祖宗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勤快人餓不死!

吳州的災民,從災難中挺了過來。而且還自發組織壯勞力去運河上當苦力。朝廷沒有忘記他們,他們懂得感恩圖報。陳華身為此次擔當救災的領頭人,看到這樣的情形,臉上的笑容多了。

“國有明君,舉國歡慶。國有勤民,國家之幸。”不是故意要拍老李的馬屁,老李的確是一位明君。他丫腹黑不算,這是他性格,做大事還是靠譜。

手裏麵提著一個小巧型的食盒,裏麵裝的是婉兒稍人從長安帶來的月餅,有豬肉餡兒、酥麻糖餡兒,忒好吃。在外麵查看工程進度,三餐不調饑一頓飽一頓是常有的事,提著月餅盒,餓了就吃一個很帶勁。

身邊啪嗒啪嗒,好像有口水落下:“華哥兒,能給我嚐嚐不。這幾天,都在吃工地上的飯菜,嘴裏都快淡出個鳥來了。工地上,條件著實艱苦,比起以前在涼州打仗時候,都三月不知肉味啊,某都快不知羊兒長什麼摸樣了,更別說羊肉的味道,現在都幾乎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