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門!”別墅是自己的,就是老李要一間都不可能。
杜荷知道陳華現在在氣頭上,說什麼都不答應,趕忙從懷裏倒騰一陣,摸出幾封黃皮子信,道:“長安城的人托某給華哥兒帶來的信。”
信件有四五封,沒電話的唐朝,寫信都是奢侈品。每封上麵都有署名,李恪、李泰、老虞、婉兒、李承乾,每人都寫了一封。信捏在手裏,陳華就感覺到一股厚重的溫暖。
現在的他,再也不像前世,走那兒都無人問候。
婉兒的信,肯定是等著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看。陳華先拆開老虞寫的信,官階上講老虞是陳華的上級,信中問候了陳華近來的情況,江南的天氣,然後就是一篇誇獎性的文章,讚揚陳華搞出的全國募捐和植樹造林兩項工程,都是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老虞正直清廉兩袖清風,都捐了一千貫銀子,響應朝廷植樹造林,挨近河邊的土地劃出去百畝種樹,怎麼看都覺得老虞的信是在發牢騷呢,難道也怪自己搞出的募捐,把老虞留著喝小酒的私房錢都挖出來了。
心裏想著回長安請老虞喝酒,陳華拆開了李泰的信。
“老師,玉山已經立起第一根柱子了!”
記於貞觀九年六月XX日!老師離開長安的第x天。
“老師,格物院新教學樓修了五層樓那麼高了。期間父皇偷偷跑過來看了一眼,盯著那高樓一直在發愣,臨走的時候踹了我一腳,讓我把修樓的所有資料搬皇家藏書庫裏,欺師滅祖的事情,我肯定不幹,老師放心!”
記於老師離開長安第xx天!
“老師,我和三哥打架了。他送來的一批鋼筋質量不過關,我很生氣,就和他打了起來。別看三哥文弱,打架可不孬,我使陰招都打不過他。不過,後來查明原因,是煉造那爐鋼筋的工匠們材料沒加完,鋼筋質量不達標。矛盾解決了,我們兩兄弟就在玉山上喝酒,嘖嘖,三哥拿來的老白幹太霸道了,我都喝醉了,兩兄弟在玉山坐了一晚上,三哥對我說,他找他了他的理想,我也想說,我也找到了我的理想。老師以前一直教育我們兄弟兩人要為理想而活,我們的理想,就是做喜歡的事。好了。說到這裏,向老師抱怨一句,大哥那家夥太不厚道了,半夜偷跑來找我和三哥,說是來看我們,其實是想走關係要一間玉山別墅,我和三哥兩人把他灌醉,大哥居然哭了,真不明白他哭啥哭!大家都是親兄弟,又沒有生離死別,我不懂!”
記於老師離開長安第xx天。
“哎,老師,下麵這道題,實在是算不出來,你看了信幫忙解決吧!”
附題如下!
“xxxx”
李泰寫來的信,完全是他平時寫的日記裝在信封裏就給陳華寄來了。不過,看了李泰的信後,陳華覺得眼睛裏好像吹進了什麼,有點刺!再看李泰附上的題,解決的方案要用到數學建模微積分方程,難度的確比較大,不屬於現在的李泰解決的範疇。
李泰的信看完以後,想到還要給這小子回信,就把信小心放入懷中。
拆開李恪的信瀏覽。比起李泰日記形式創新,李恪依舊走保守路線。
李恪在信中告訴了陳華一個好消息,他知道用什麼礦石可以燒出玻璃,而且最近正在研究玻璃的熔煉問題。等他解決了玻璃熔煉,就能夠做成玻璃窗,到時候就不用向南洋人購買玻璃了。
李恪還說了些瑣事,玉山腳下幾個莊戶上的農戶今年收成不好,給老師交租的份量肯定不足,希望老師能體諒莊子上的農戶,畢竟修作坊占用了耕田平了不少莊稼。朝廷把煉鋼的工藝強行收了回去,並且控製了作坊裏的工匠,不允許他們有活動自由,為了防止煉鋼技術外泄,讓其他國家偷學了去,成為對付我大唐的利器。
最後,李恪比較文青範兒地寫了一段酸溜溜的結束語:江南無故人,月在長安明!
李恪這孩子,改不了他的文青病,陳華能理解李恪的心意。
唏噓地歎了一聲,把所有的信都收入懷中,李承乾的信,陳華也不打算看了,怕眼睛刺紅腫了,留著空閑時候品閱把。不過,陳華決定公孫婉的信留在夜裏看,因為夜裏四下無人!
(覺得還行,收藏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