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災情得到控製(2 / 2)

發動府兵,地方兵,以及義務兵,在吳郡全郡範圍內,開展地毯式地搜索,隻管救人,救出來後,全送安置營裏麵,由官府統一管理。在陳華抵達吳州半月之後,吳郡的災情得到控製,尤其在人員傷亡方麵,比起以往的水災,人員傷亡居然減少了一半之多。

這是一個奇跡,蕭翼是如此評價吳郡的救災情況。隻怪藍田侯的反應太迅速了,安置營的建立,工部督促日夜趕造小船,發動州府的軍民,大範圍地毯式搜救,不管損失財產,隻管救人,才能取得傷亡減半的效果。

這幾乎就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救災前期的過程。蕭翼終於明白,為什麼人家能夠年輕封侯,完全是個人能力問題,換做別人來處理吳州的水災,不見得能取得如此效果。

吳郡的救災,已經進入了良性階段,但還不讓陳華感到滿意。黃金七十二小時,是最佳救援時間,半個月才見效果,也隻能怪這個時代救援物質不能空運過來,為此,他又想到了李恪李泰發明的超級孔明燈,他希望自己離開長安之後,兩人能繼續在此技術上改進,爭取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吳郡的災情得到緩解,同樣傳來好消息的,錢塘和富陽兩縣的災情,也有很大的進展,尤其是安置營在兩縣的建立,官府強有力地保護執行力度,不允許災情擴大,不允許災民鬧事,更不允許災情後爆發大規模傳染病,將受災的災民集中在一起管理,每天派發食物水源,按時服用預防瘟疫的藥物。受災較輕的錢塘富陽兩縣,災情已經得到徹底控製。

而且,除了吳州之外,沿江南運河周邊,出現小範圍水災的州縣,也相繼的采取了藍田侯的建議,設立安置營,將災民集中管理,江南水災算是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接下來,等所有災民都安頓好之後,就是徹底治理河工一事。

如此大好消息,上表朝廷是必要的。蕭翼執筆,洋洋灑灑數千字,字字真切,將吳州受災情況,以及前期救災的情況,都向朝廷一字不差表述。奏章中肯定了吳州受災是曆年最嚴重的事,但相反,死亡人數下降了,災民也通過控製沒出現暴亂現象,瘟疫更是與吳州絕緣,總之,水災雖然嚴重,但不足為患,托聖上洪福,藍田侯親自監督,江南的水災,已經控製住了!

這是吳州當地的父母官寫給朝廷的奏章,沒有邀功,如實報道。這封奏章,要是送到長安,肯定又會掀起一番駭浪。

半個月,就穩定了江南水患!

藍田侯莫不成真是職業救災官!

幹脆以後就讓他放養在長安城外,那裏有災,就派藍田侯親自前往。

有些巴不得陳華一輩子待在外麵的長安貴族,捶胸頓地直罵!

先不管長安方麵的輿論。身在江南的陳華,的確是盡心盡力在做事兒。災情雖然得到控製,但這僅僅是前期的救援效果,如果老天繼續下雨,運河水漲,等再一次爆發水災的時候,將一發不可收拾!

要是這個時代,有天氣預報就好了,未來七天,江南地區的天氣都了若指掌,完全可以做好抗洪救災的準備。陳華正在在考慮,工部是否有那種會觀天看雨掌握天氣變化的氣象學家,解讀江南的天氣情況。一直在負責安置營管理的胡賬房頗有焦急地來告訴陳華安置營沒米了。

上萬的災民張嘴要吃,沒糧食,那還不出現暴亂啊。

陳華當即就想縱兵搶糧,但凡江南的米商,要是不配合官府低價收購糧食賑災,特殊時期特殊處理,他可以命令軍隊直接開搶。當然,真到了搶糧的地步,那也是陳華直接和江南士族撕破臉皮,不再井水河水不相犯的時候。

但隨即,胡賬房又道:“米家把十萬擔大米送到了江南!可是,米家商行的負責人,指名要見到侯爺才能放米,所以,還是請侯爺抽空去一趟吳州碼頭!”

陳華鬆了一口氣,米家的到來,解決了燃眉之急。他真想上書老李,賜米家,大善之家的門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