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汶川特大地震受災範圍及損失
2008年7月22日,民政部、國家發改
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與中國地震局五
部門印發的《汶川地震災害範圍評估結
果》指出,確定汶川地震極重災區為10個
縣(市),重災區為41個縣(市、區),
具體名單如下:
1.極重災區
共10個縣(市),分別是四川省汶川
縣、北川縣、綿竹市、什邡市、青川縣、
茂縣、安縣、都江堰市、平武縣、彭州
市。
2.重災區
共41個縣(市、區),其中四川省有
29個,分別是:理縣、江油市、廣元市利
州區、廣元市朝天區、旺蒼縣、梓潼縣、
綿陽市遊仙區、德陽市旌陽區、小金縣、
綿陽市涪城區、羅江縣、黑水縣、崇州
市、劍閣縣、三台縣、閬中市、鹽亭縣、
震災檔案
12
行走指南
震災檔案
鬆潘縣、蒼溪縣、蘆山縣、中江縣、廣元市元壩區、大邑縣、
寶興縣、南江縣、廣漢市、漢源縣、石棉縣、九寨溝縣。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破壞性最
強、波及範圍最廣、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也是人類
進入工業化以來,發生在高山河穀及沿山地帶破壞十分嚴重的
一次地震災害。這次大地震,震源機製罕見,震級裏氏8.0級,
最大烈度11度,災區麵積達44萬平方千米,其中,四川災區麵
積達28萬平方千米,重災區達12.5萬平方千米,極重災區達1.1
萬平方千米,受災人口達2961萬人。地震造成四川全省死亡
6.88萬人、失蹤1.79萬人、受傷37.5萬人。這次大地震,造成災
區房屋大量倒塌損壞,基礎設施大麵積損毀,工農業生產遭受
重大損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多億
元。
二、對口支援安排方案
2008年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汶川地震災後恢
複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明確,災後恢複重建對口支援省市為19
個,對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
13
行走指南
發展戰略,中央統籌協調,組織東部和中部地區省市支援地震
受災地區;根據國家地震局提供的汶川地震烈度區劃和四川省
提供的受災縣(市)災情程度,將四川省18個縣(市)以及甘
肅省、陝西省受災嚴重地區作為受援方。按照“一省幫一重災
縣”的原則,依據支援方經濟能力和受援方災情程度,合理配
置力量,建立對口支援機製。考慮支援方的經濟實力和受援方
的災情程度,兼顧安置受災群眾時形成的對口支援格局,對口
支援安排如下:
山東省——北川縣 廣東省——汶川縣
浙江省——青川縣 江蘇省——綿竹市
北京市——什邡市 上海市——都江堰市
河北省——平武縣 遼寧省——安縣
河南省——江油市 福建省——彭州市
山西省——茂縣 湖南省——理縣
吉林省——黑水縣 安徽省——鬆潘縣
江西省——小金縣 湖北省——漢源縣
重慶市——崇州市 黑龍江省——劍閣縣
14
目的地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縣 茂縣 鬆潘縣
黑水縣 理縣 小金縣
行走指南
目的地:汶川
縣
雁門
威州蘿卜寨
雁門關
七盤溝
綿虒
長河壩
沙排
草坡
麻龍
銀杏
耿達
映秀
漩口
三江
水磨
臥龍
臥龍自然保護區
雪花坪林場
克枯
龍溪
汶川
汶川縣行走路線示意圖
行走檔案
推薦重建參觀點:
汶川新縣城、汶川縣第一小學、映秀鎮、映秀鎮老街
16
路線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村、震源新村、中灘堡村、綿虒鎮三官廟村、阿壩鋁廠、
漩口鎮集中村、水磨鎮、銀杏鄉東界腦村、威州鎮冤家壩
安置點、蘿卜寨
地震遺址:
5·12大愛階、震中震源點、震中映秀、牛眠溝震源
點、百花大橋遺跡、漩口中學遺址、天崩石、地震壁畫、
漁子溪觀景台、5·12生命通道
境內主要景點:
臥龍自然保護區、雁門關、蘿卜寨、紅軍烈士紀念
館、禹王宮、文星閣、石紐山摩崖石刻、黃龍寺
行走時間:2天
重建簡介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是全國僅有的4個羌族
聚居縣之一,是阿壩州的工業基地,有“大禹故裏”、“熊貓
家園”、“羌繡之鄉”的美譽。
5·12汶川特大地震給汶川縣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直接
經濟損失達643億元。作為5·12地震震中的汶川縣,災後重建
格外令人關注。
17
行走指南
兩年多來,汶川縣從物質重建、文化重建、社會重構這三
個維度,一筆一畫重繪破碎的山川、傾覆的家園。通過汶川人
和廣東援建者的艱辛付出,如今汶川縣的一座座新村拔地而
起、一所所學校投入使用、一個個企業機器飛轉……震中汶川
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令世人驚歎。
汶川縣在災後重建中表現出兩大特點:民生項目惠及百
姓,產業重建後勁十足。這兩個特點使汶川站在了新的起跑線
上,並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震區掠影
圖說1:映秀鎮,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震源
【圖1】映秀鎮新居
18
路線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點距鎮中心約5千米。震後,經過科學論證,新的映秀鎮仍
在原址重建,由廣東省東莞市對口援建映秀鎮。重建後的
映秀現已成為旅遊風情小鎮、防震減災示範區和汶川特大
地震震中紀念地。
圖說2
:
山後就是5·12
地震震源,地
震時整個村子
被埋在地下幾
十米的地方。
新村是在原址
旁邊的山上蓋
起來的,由於離地震震源最近,所以它被命名為“震源新
村”。
圖說3:中灘堡村距離映秀鎮約3千米,地震發生後,
這裏的村民耗
費了3天時間才
走出困境。如
今的中灘堡村
美如畫卷。
【圖2】震源新村全貌
【圖3】中灘堡村新居
19
行走指南
【圖4】綿虒鎮三官廟村全景
圖說4:綿虒鎮三官廟村,既有川西民居風格建築,又
有羌族民俗特色建築,體現了漢羌結合部的民居文化。而
厚重的黃泥色彩和白石圍成的羊角圖案則體現了當地濃鬱
的民俗文化。汶川
縣的孤寡老人和孤
兒就住在這裏新建
的福利院裏。
圖說5:廣東佛
山援建的水磨鎮,
被美麗清澈的壽溪
【圖5】水磨鎮禪壽老街
20
路線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河分為了南北兩岸,臨湖修建有民居、學校、商業街。為
了方便人們的出行和往來,佛山人在這裏新建了4座橋,修
複了1座舊橋。為了感謝佛山人的情誼,當地人將這5座橋
以佛山五區命名為:順德橋、南海橋、禪城橋、高明橋、
三水橋。
圖說6:經過近兩年的艱辛重建,如今的東界腦村,一
座座排列有序的川西風格民居臨江而立,朱紅色的屋頂在太
陽下熠熠生輝,以嶄新的麵貌展現在世人眼前。“男人跑運
輸、女人做羌繡”已成為如今東界腦人的主要生活方式。
【圖6】幹淨整潔的東界腦村村道
圖說7:蘿卜寨是以黃土為建築材料修築的古老羌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