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為官的真經(2 / 3)

“提倡法治化是沒有錯的,但在提倡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到符合我們的國情,而我們的社會是依靠人情來維係的。”周心農的語氣聽起來就像一個善長仁翁,不厭其煩的向龐勁東講述為官的道理:“這也就是說,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製度都不是必須嚴格遵守,執行時可以變通。製訂者從沒想到要用這些來約束自己,而是用來約束其他人。所以你必須要知道,這些不是人人都可以違反的,什麼時候堅決遵守、什麼時候偷偷違反、還有讓誰違反,都要審時度勢而定,否則寬嚴皆誤。”

“沒錯,我們的社會的確是依靠人情來維係的,這是有優點的,但也是有缺點的。尤其是在上升到政策和整個社會層麵上的時候,如果總是講求‘人情’,必然會做出許多錯誤決定。從個人層麵上來講,無論為官也好,為人也好,片麵的隻講‘人情’,必然會造成自己的短視。”

讓龐勁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周心農竟然將一種應該革除的弊病,當作是不二的真理:“沒錯,就是要短視!”

龐勁東一愣:“你說什麼?”

“我們的社會無論外表怎樣變化,其內在的實質都是農民社會。可以說我們周圍的大多數人,無論外表是怎麼樣的,其實骨子裏都是農民。這也就是說,誰隻要能夠迎合了農民的心態,誰就會獲得成功。農民心態的特點是什麼?”周心農一攤雙手,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目光短淺,隻注重眼前利益,所以做事的方式方法必須具有農民特點。你要搞短期效益,甚至要鼠目寸光,一旦把眼光放得長遠了,就不屬於這個社會了,那麼後果便可想而知。”

周心農的這些話,有些內容是龐勁東早就有所體會的,還有一些則是龐勁東聞所未聞的。

這些道理是社會上通行的潛規則,身在其中的人心裏都很清楚,可誰也不會明白的說出來。

如果不是因為周心農的心情一直很抑鬱,而且希望龐勁東能夠把協會搞好,他是斷然不會將這些話講出來的。

龐勁東細想之下,覺得周心農講出的道理雖然讓人悲哀,但是符合這個社會的實際情況:“你說的很對,但卻是我無法接受的現實。”

“我覺得無論任何人,都應該去適應現實,而不是愚蠢的試圖改變。”

沉思了許久,龐勁東頗為感慨地說:“我不知道你對我過去的生活了解多少,我可以簡單的告訴你,那是一個與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剛剛回到我們社會的時候,偶然遇到了一個女孩,在一起經曆了許多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我們之間曾討論過許多話題,其中就包括究竟是應該人去適應環境,還是應該由人來改變環境。”

“你肯定是認為,人應該去嚐試改變環境!”周心農明白,如果把這個話題繼續下去,龐勁東肯定會用事業上的成功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而龐勁東的觀點是他無法接受的。周心農堅持認為,龐勁東如果不向環境妥協的,獲得的成功都是短暫和不穩定的。

“不!”龐勁東緩緩的搖了搖頭,然後向周心農解釋說:“我認為‘環境’與‘人’的關係需要辯證的看,影響是相互的,並不存在誰片麵的被誰改變。當你去適應了一個環境的同時,這個環境也多少被你改變了一些。如果一定要把這兩種改變區分來看,那麼我認為這兩種改變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具體來說就是人要先適應環境,然後再去嚐試改變環境。”龐勁東說到這些,心裏就會浮現起金玲玲的身影,不免有些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