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果敢共和軍的情況樂觀了一些,至少有了長箐山這個根據地。
龐文瀾曾考慮把這些孩子都接回來,可那時剛滿十四歲的龐仰嶽,卻毅然反對。
龐仰嶽認為,果敢共和軍的所有成員都已經被登記在冊,不僅是MD政府軍,就是其他勢力也心裏有數。
這就是說,果敢共和軍的風吹草動,很難瞞過別人。
但他們這批人已經取得其他身份,沒引起任何人或組織的注意,因此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勢。
龐文瀾欣慰於孫子年紀輕輕,就有這番遠見卓識,也很讚同。
其時,果敢特區群雄並立,戰火紛飛不斷,各方勢力互有恩怨,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都反對華夏殘軍。
尤其MD政府,對華夏殘軍非常忌諱,必欲除之而後快,這種堅定超過了針對其他勢力。
盡管,果敢共和軍是從華夏殘軍中分裂出的一支,處在夾縫中非常艱難,不過比起其他殘軍卻也算幸運了。
當年的殘軍與MD政府軍發生過大規模衝突,盡管殘軍獲得了勝利,但龐文瀾清醒的意識到危機。
故而,在殘軍四分五裂後,龐文瀾將自己統帥的那支盡力本土化,融入大量當地人。
所以,MD政府對果敢共和軍的疑慮不大,注意力主要放在其他殘軍身上。
龐仰嶽在爺爺的支持下,本來試圖在果敢特區另建一支勢力,獲得MD政府的認可。
他打算不跟果敢共和軍發生聯係,一統紛爭的各方,奪取整個果敢特區乃至整個撣幫,然後並入果敢共和軍。
遺憾的是,他的運氣不太好,幾經輾轉奔走,隻收攏了十幾二十人。
不要說統一其他勢力,就連自身生存都很難。
再後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結束了紛爭局麵,與MD政府簽署停火協議,組建特區政府。
當時的龐仰嶽做出正確選擇,沒繼續獨自鬥爭,而是向特區政府投誠,接受改編,混了一個小職位。
也就是說,龐仰嶽本不是臥底,算是半路出家。
剛開始,龐文瀾對龐仰嶽沒太高要求,隻希望他能私下提供情報。
不過,龐仰嶽的才具和野心卻更進一步,於是一個龐大複雜的計劃誕生了,內容就是讓果敢特區政府和同盟軍全部成為果敢共和軍的一部分。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了長久的韜晦和努力,龐仰嶽大功告成。
所有這些,不是全部由龐文瀾說出的,很多是龐仰嶽自己和楊家威等人講述的。
龐勁東將他們的話整理一起,才歸攏出了事情的大致脈絡。
“當初我給他起了‘龐仰嶽’這個名字之後,就把他送走了…….”龐文瀾閉上雙眼,驀然片刻之後,喟然長歎道:“這麼多年來,苦了我的這個孫兒了!”
對於爺爺的這種表態,龐仰嶽隻是微微一點頭,表情格外的平靜:“能夠為家國做一些事情,我很高興!”
“說得好!”龐文瀾點點頭,對龐仰嶽說:“告訴你堂弟龐勁東,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想起那位取得萬家嶺大捷的薛嶽將軍,本名就叫薛仰嶽,龐勁東已經大致猜到了堂兄名字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