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整編(2 / 2)

主要內容是,為了加強果敢特區的和平安定,對抗MD政府的部分野心分子,果敢特區政府及同盟軍與果敢共和軍合並。

合並後新組建的政府仍叫果敢特區政府,但不再同時采用撣邦第一特區的稱謂,由沈佩紱任主席,龐文瀾任名譽主席。

特區政府下屬的軍隊正式名稱也仍為果敢共和軍,不再采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的名稱,由龐天寵任總司令,龐勁東任副總司令。

如果彭仁浩泉下有知,會驚訝的發現,沈佩紱在這些年來瞞天過海,背著他做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是,培養了大量的親信,安排到特區政府和同盟軍的所有重要崗位上。

至於彭仁浩的人馬,則都被巧妙的調了閑差。

沈佩紱做事不僅高明,而且極有耐心,用了很長時間才慢慢達成目的,彭仁浩根本沒覺察到。

結果,沈佩紱所作的決定,在特區政府和同盟軍內部,竟沒遭到任何反對。

一些仍然忠於彭仁浩,或是持有異議的人,也知道如今自身難保,所以都閉嘴了。

不過,為了保持內部安定團結,原特區政府和同盟軍的官員,也大都做了妥善安置。

其中一些人發現,自己比從前的權力和影響更大了,待遇也提升了。

規模和人數翻了一番的政府和軍隊,給大家都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於是大家也就接受了這種新局麵。

至於普通老百姓,則早已見慣了城頭不斷變換的大王旗,對這種變化並沒有特殊的感覺。

隻要自己能夠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們並不在意政府是由哪些人領導的。

新的果敢共和軍糅合了三股勢力,士兵來源各不相同,編製混亂,所以急需整編,這個工作就由龐勁東負責。

很多人把整編部隊想得很簡單,其實很複雜,尤其麵對多民族部隊。

龐勁東把血獅軍團的三個連也編了進去,而果敢共和軍內本就有國際雇傭兵,如今事實上成了多國部隊。

這意味著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語言,幸運的是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

雖然每個民族都有母語,但隻要成長在多民族聚居地區,多少都會講其他民族語言。

這些士兵普遍來自果敢和滾弄,由於果敢人重視教育且影響力較大,所以果敢語--也就是漢語--成為了通用語言。

但他們講的漢語是方言,還夾雜了大量本地形成的詞彙,結果來自華夏北方的血獅軍團士兵根本聽不懂。

血獅雇傭兵講的是北方官話和普通話,果敢共和軍雖然大致能聽懂,會說的卻沒幾個。

龐勁東采取的對策是,在各民族中大力推進漢語普通話,士兵們每天要接受兩個小時的文化教育,其中至少有一個小時是語言。

其次的問題是官兵關係的,因為所有官兵彼此間曾是上下級,也就會產生一些恩怨。

彼此熟悉的官兵互相配合得比較好,編組在一起卻容易形成派係。

可如果完全打亂重新編組,形成戰鬥力就要有一個過程。

說起來,果敢共和軍內部原本就有派係,例如分別忠於龐天寵和龐天嘯的人馬。

如果龐勁東不能將這個問題處理好,新的果敢共和軍的派係可能更加複雜。

老共和軍的、二零六團的和同盟軍的任何一方人員,都必然與自己過去的同僚走得更近一些,而對於另外兩方的人抱有一種潛在的抵觸,這還是沒考慮到血獅雇傭兵。

這就需要龐勁東在既保持一定戰鬥力的同時,又能夠徹底打亂原有的人員編製。

這種派係是基於各自出身的,還有一種可能出現的派係是依據民族的,這就是龐勁東需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民族問題。

果敢共和軍的各個民族之間,沒太大矛盾,但也不是完全沒問題。

如果將同一民族士兵編組到一支部隊,那麼這支部隊必然會非常團結,而且能夠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卻更加容易形成派係。

果敢共和軍內部隻要出現一點摩擦,任何一個派係都有可能揭竿而起,拉出去另立山頭,這種事在這個混亂的國度層出不窮。

龐勁東在前思後想之後,決定寧要一時的混亂,不要長久的隱患,不能留下任何可能形成派係的基礎。

為了最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龐勁東幾天來忙得腳打後腦勺,忘記了白天和夜晚的區別,更顧不上按時吃飯。

同時,龐勁東越發佩服叔祖的深謀遠慮,多年來一直與德欽巴丹暗通款曲,更高明的是在彭仁浩身邊安插了如此出色的臥底--沈佩紱。

兢兢業業的沈佩紱一直努力著,完全依靠自己的才能從基層幹起,直到坐上了如今的位置。

而且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放棄,從沒有產生過消極畏難的情緒,更沒有動搖立場叛變,這個臥底一做就是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