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突出的是番號前十的師團,稱得上是精銳中的精銳,誰成想其中偏偏出了奇葩的第四師團,見了敵人繞著道走,能避免打仗就絕對不開槍。
考慮到MD政府軍渙散的軍紀、國家向心力的缺失、錯綜複雜的民族關係,龐勁東明白了,這是一支厭戰的部隊。
想到這些,龐勁東淡然一笑,告訴楊家威:“大家都已經很累了,現在開始倒班休息吧!”
同一時間。
德欽巴丹,MD政府軍七十七師第二零六團團長,通萊師長眼中的戰場小白兔、軍人的恥辱,此刻正悠閑的躺在沙灘椅上,眺望著遠處的長箐山。
德欽巴丹指揮的這支部隊是MD政府軍中的一個怪胎,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支部隊由許多不同民族的士兵組成,卻配備了先進武器和強大火力。
一般來講,被少數民族武裝弄得焦頭爛額的MD政府,不會這樣信任少數民族士兵。
在MD政府的很多人看來,把他們裝備起來等於給自己找麻煩,但是二零六團的誕生是有一定曆史原因的。
MD政府和軍隊一度盛行大民族主義,作為主體民族的緬族排斥其他民族,使得少民難以進入政府和軍隊。
同時,官方還對少數民族采取強迫同化政策,在全國實行文字統一,禁止少民進行本民族語言教育。
這也是很多本地民族反政府的原因之一,緬族的大民族主義達到頂峰的時期,正是MD政府國內局勢最混亂。
後來的MD政府對當初的這一政策進行了反思,雖然沒有根除大民族主義,卻還是做出了一定讓步,恢複各民族的文化、風俗、宗教、傳統信仰,吸收少數民族進入政府和軍隊並擔任要職。
MD全國由此出現了和平喜色,MD政府與各派武裝的停火協議,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簽訂的。
MD政府為了對少數民族表現出信任與友好,做出了許多姿態,其中就包括組建二零六團,並在裝備上予以大力傾斜。
從內心中而言,MD政府本來並不信任二零六團,所幸這個團劃歸七十七師之後,既不惹是生非,也足夠聽話,MD政府也就漸漸的放心了。
通萊作為一個緬族,不僅是中央集權體製的擁護者,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民族主義者。
他當然不能夠容忍七十七師麾下有這樣一支部隊,無奈二零六團做為MD政府對外界做出的樣板工程,加之該部隊除了畏戰之外也沒犯什麼錯誤,通萊倒也無可奈何。
不過,這不代表通萊沒有任何作為,正好相反的是,做了一個很歹毒的安排,就是將二零六團部署到前沿。
這樣一來,MD政府軍一旦與少數民族武裝--包括果敢特區的軍隊--發生衝突,二零六團就能夠第一時間被投入戰場。
按照通萊的如意算盤,這樣可以借助敵人的火力殲滅這支部隊,自己則可以坐看這些異族互相殺來殺去。
“以夷製夷”這種策略被華夏人玩了幾千年之後,落到了通萊的手裏,結果玩得很不順手。
通萊在二零六團發現了一件事,是MD政府和軍方其他人都沒有留意到的,不知是因為湊巧還是其他原因,該團的官兵多數都來自滾弄及附近地區,包括團長德欽巴丹。
與已經被同化的其他MD華人不同,果敢人堅強的保持著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在滾弄地區的影響非常大。
東南亞其他地區華人的影響也非常大,不過主要體現在經濟領域裏,果敢人和他們不同,影響主要體現在文化上。
果敢人非常重視教育,華文學校始終堅持教學,即便在被MD政府取締的年代裏,華文教育也以各種名義私下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