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倭國國內,倭國人在看到這條消息後,紛紛開始要求倭國內閣做出解釋,解釋華夏方麵公布的消息是否屬實,麵對國民的壓力,倭國ZF方麵也不得不作出公開承認,原本他們想將這件事壓下去,壓成隻是艦隊受到攻擊,並未全軍覆沒,但是他們沒想到華夏方麵做得這麼直接,並公開宣稱取得了這場海戰的勝利,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接下來倭國國內的國民爆發了,一些人認為這一切都是ZF的不作為引起的,無故挑起兩國戰爭,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華夏的陰謀,ZF內閣應該強硬對待,直接對華夏發動全麵戰爭,總之,這消息一出,整個倭國國內混亂不堪,一些原本在倭國旅遊的外國人,紛紛購買機票,準備回國,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瘋狂的倭國人會不會做出威脅道他們的事來。不過華夏方麵卻對這事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主要是因為這些人裏麵很少有華夏人,華夏方麵大部分人在一年前,兩國外交事件中,大部分倭國華夏人都已經撤回國內,而現在依舊在倭國的,也隻是因為某些事物纏身暫時沒有離開而已。
而就在倭國國內混亂之際,一些與華夏方麵有友好關係的國家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居然在同一時間派出飛機,前往倭國,希望接回旅倭的僑民,而他們這一舉動讓一些人紛紛猜測華夏和倭國接下來可能會有一場打仗要打,但是華夏方麵卻在第一時間否定了這個傳言,隻表明希望倭國不要再做出危害兩國關係的事情來。
隻是這話說出來後,沒有多少人相信。他們都知道華夏方麵都已經完全消滅了倭國一隻先進的艦隊,現在再說不要做出危害兩國關係的事情來,這話鬼才詳細,而且倭國也不可能再吃了這樣的虧後,忍氣吞聲,所以,接下來兩國發生大的爭鬥是絕對可能了。
有了這些猜測,一些國家心裏開始想著,這個時候是不是該做出一些選擇,或者說選一邊站位比較好,誰知道這一場兩國間的爭鬥會不會引發世界新一輪的大戰。
就在這個時候倭國國內的內閣又做出了新一輪的爭論,不過這次的爭論顯然是倭國鷹派為主導,他們認為這是倭國再次崛起的機會,而認為應該保持和平發展的一部分倭國官員,在發表自己的看法的時候,被這些強硬派的人員罵得狗血淋頭。
最終在相當一部分人員絕對必須給華夏報複的時候,倭國首相卻提出了一個新的主意,他們需要將更多的國家拉下水,而這些國家中第一個的正是他們的後盾,米梅國。
在接到倭國發來的信息後,米梅國的總統奧布什也緊急的召開了內閣會議,對是否對倭國提出的請求作出支援,但是此刻米梅國的那些官員卻都保持了沉默的態度,並表示這個時候米梅國不便介入,最好先靜觀其變,如果倭國抵擋不住華夏方麵的攻擊,米梅國在作出幫助,這樣一來,既可以擴大本國在倭的利益,又可以有效地消弱倭國與華夏的軍事實力。
在考慮良久後,奧布什也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的辦法,於是對倭國首相的回複中表示,當倭國麵對強大進攻的時候,一定會做出支援,隻是這是什麼樣的支援他卻沒有出清楚,也沒說明白,什麼樣的進攻才算強大。接到奧布什的回複,倭國首相狠狠的將手中的茶杯砸了出去,對奧布什的此種行為破口大罵,一直以來,當米梅國需要自己的時候就對自己做出指示,而自己現在請求他們的幫助卻被他們卻推三阻四,倭國首相心中怎能平衡,但是到了這個時候,米梅國做出承諾也比沒有強,最後,倭國首相想,既然你米梅國靠不住,那麼我們就不能自己對抗華夏嗎,而且其他一些國家對此應該很願意參與的。
就當倭國鷹派人物聯係其他一些對華夏有企圖的國家共同對抗華夏之時,華夏國內卻一片平靜,各種軍事調動並沒有如火如荼,仿佛那場海戰沒有發生一樣,但是明白人卻知道,這隻是表麵跡象,內地裏,各個軍區的調動的規模卻非常大,隻是華夏方麵隱藏得好而已。
幾位蕭瑀的老熟人,比如粵州軍區的李濤山,黃愛國,向江北等等此刻都接到了ZC的命令,要求他們趕赴各個管轄地區,做好各方麵的防禦準備,特別是東西兩個方向,以防有些別有企圖的國家在某些時候製造麻煩,
就在粵州軍區司令員李濤山和黃愛國分派部隊往西線行進,配合川都軍區做西南防禦之時,突然一個好消息傳來,九區的第一批裝備送達,這讓兩人興奮不已,雖然隻有裝備兩千人數量的裝備,但是對他們來說,這可都是好東西,當下也沒多做考慮,就將這批裝備分配給了第一線的防禦部隊,因為在他們心裏,隻要第一道防線安全,那麼後麵的隊伍就有調整時間,隻要敢於來犯之敵,無法突破第一防線,那麼接下來他們將遭受到後麵隊伍的殘酷火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