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子(1 / 2)

公元3000年,奎多芬基因試驗室。

奎多芬是當前最具權威的生物基因科學家,對基因修複和基因變異有著很深的造詣。曾經對很多瀕危生物和已滅絕的生物進行過基因再生和複製試驗,現在才得已能一睹這些生物的風采。

奎多芬的拓展試驗室裏生活著許多特異的實驗生物,它們形貌各異,大都不會再有繁衍的能力,因為它們已經沒有生育的欲望,這也是它們區別於其它生物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們雖然生活在一起卻從不會爭強,隻是兀自做各自喜歡的事情,為它們之外的生物圈造福是它們存在的價值。

奎多芬的女兒琳達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孩子,今年剛剛九歲。每次看到電視上、報紙上報道關於父親的消息,她總會對父親的試驗室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向往之情。在她看來父親每一個在工作中誕生的小生物都是一個奇跡。無數次的她會纏著奎多芬各式各樣的讓他哭笑不得的問題。

“爸爸,它們沒有媽媽嗎?怎麼從沒見過它們在一起?”

“爸爸,能帶我去看看它們嗎?我能和它們交朋友嗎?”

“爸爸,它們的樣子太怪了,像電影裏會魔法的怪獸。”

“它們有名字嗎?……你怎麼給它們每個都起了名字?是為了方便它們互相認識嗎?”

“它們看著我,臉上一絲表情也沒有,它們對我一點兒感覺也沒有,看來要與它們交朋友很難了。”

“爸爸,幫我選一個做我的寵物吧。時間長了,我想我會同它們成為朋友的……不行?爸爸,你太小氣了,你有這麼多寵物,卻一隻也不想給琳達。”

琳過正是充滿幻想的年紀,每個人在童年時大都如此。也許所謂“萬物有靈”最早應該是兒童的意識,也隻有返樸歸真的人才會再次體悟這種意識。可惜她的“寵物願望”是無法實現的,道德約束和法律底線告訴奎多芬不能因為個人意圖來創造一個新的基因生物。因這他知道雖然這些生物不會說話,沒有強烈的個體意識,但它們仍是有生命的,如果一個基因生物學者無識生命的“尊嚴”,那麼他便不配做一個生物學者,這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一個有能力的人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那麼他的野心便會滋生蔓延,直至破壞這個世界或者使自身滅亡。

夾在科學與道德之間的奎多芬也時常會感到困惑,有些事是他“應該”去做的,而有些事是他“想做”的,這個念頭經常無端的在他有腦海裏冒出來,仿佛是從一個叛逆的腦細胞裏溢出來一樣,它會告訴其它腦細胞這個怪異的想法。雖然有時這種意識在奎多芬的意識裏瞬間變得很強,但最終還是被奎多芬的理智打敗,他不相讓自己背上“科學怪人”的惡名。

一日,琳達在自己的房間裏畫畫,奎多芬見房門虛掩著便悄悄走了進去。琳過達麵對著窗子認真的畫著,小孩子會在一定程度上盡力摹仿他們眼中的這個世界,不過通過這些畫總讓人覺得他們眼中的這個世界是又大又圓的。奎多芬仔細看著琳達筆下的這個“生命”——它有著人類的麵孔,類似猩猩的軀體,還有一隻長尾猴一般的尾巴,讓奎多芬最感到好笑的是,這個“生命”背後還有一對與這個猩猩不大般配的翅膀。

“琳達,告訴爸爸你畫的是什麼?是自己的寵物嗎?”奎多芬走到琳達右側,靠在寫字台上笑著說一到。

“爸爸!”琳達顯然被嚇了一跳,不過她還是很快緩過神來,嬌嗔中略帶著些慍怒說到,

“如果我說是,你會幫我嗎?送我一個怎麼樣?”

“可我看它不像是一個寵物反而像一個怪物,你會喜歡它嗎?人們會被嚇壞的。”奎多芬輕聲說到,他似乎對這個“生命”感到有些疲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