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些看法、評價都作了詳細的記載。如《難忘小平對川劇的關
懷》,記述1983年川劇赴京彙報演出時,鄧小平觀看川劇並與演
職員合影、卓琳同誌代表鄧小平到駐地看望大家的動人往事;
《張愛萍對川劇藝術的深厚感情》,記錄了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
部部長張愛萍對川劇改革的見解、對演員的關愛,諄諄教誨,十
分感人。李致曾多次率川劇團出訪歐洲、日本等地,他在各地發
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把優美的川劇介紹給各國觀眾,並記下了詳
細的旅程日記。這部分以散文、隨筆、日記文體寫下的親身經曆
和見聞,展示了振興川劇曆史的一個重要方麵,具有珍貴的史料
價值。
三是對川劇藝術的見解和對劇團管理工作的研究。他對川劇
藝術的見解和主張,在《談川劇音樂改革》等文章中談得較多,
其他則散見於他為若幹川劇著述所寫的序言中。作為一個文人,
李致同誌對筆耕於戲劇園地的劇作家、畫家、理論工作者的辛苦
有著切身的體驗,因而每當有關於川劇的著述出版,他都樂意為
之作序,以示鼓勵,同時也談出自己的藝術觀點。如像在為徐棻
《探索集》作序中,對川劇搶救、繼承與改革、探索的辯證關係
的闡述;再如,對張鴻奎先生川劇人物畫的評價等多有獨到見
解。在共計十冊二百餘萬字的川劇文化叢書出版時,他又撰文對
這套涉及川劇史學、表演技法、音樂曲牌、評論及基礎理論研究
諸方麵的叢書給予高度評介,強調文化積累、研究工作在川劇發
展中的奠基性、導向性作用。李致同誌還經常深入各地中、小劇
團了解情況,總結他們的工作經驗並予以推廣介紹,如《向芙蓉
花川劇團學習》以及多篇文章,對劇院團的管理和藝術生產問題
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對當前建設先進文化和劇團管理體製改革
工作都具有啟示意義。
四是記述作者與川劇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之間的友誼。在新中
國成立之初,周恩來總理《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
上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示:要尊重一切受群眾愛好的舊藝人,
團結他們一起來改造舊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文化。作為一名
黨的宣傳部門的領導人,李致一直在身體力行執行黨的文藝方針
政策,時刻注意以自己的言行去團結帶動一些在群眾中有影響的
表演藝術家,在這方麵他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也寫過不少
文章:從敘述與名醜周企何先生的個人交往、描寫與陳書舫合演
《花田寫扇》片段、回憶競華的藝術成就等篇章中,處處流露出
作者對川劇工作和表演藝術家的一片真情,也表現出一個老共產
黨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風範。
為了如實記錄李致與振興川劇工作的一些直接相關的事件,
本書也將一些著名劇作家、川劇理論工作者撰寫的相關文章作了
適當的收錄。
200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