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要的知識儲備知識
必要的知識儲備是開展工作和安排生活的基本條件。沒有相應的知識,工作不會成功,更不用說得到晉升了。
1.努力建造“最佳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各類知識在人的頭腦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能夠產生整體功能的有機組合。有意識地建造最佳知識結構,是各類領導人才進行自我完善的一項重要目標。在通常情況下,建立最佳知識結構,應注意以下幾點:
(1)“博”是基礎
實踐證明,一個領導人才擔負的領導責任越重,他所在的領導層次越高,就越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知識的廣博程度,直接決定了一個領導人才的知識基礎的寬闊和穩固性。領導人才要進行創造,進行開拓,就離不開創造思維。而創造思維一般要對事物采取兩種態度:一是對已經熟識的事物有意識地持懷疑態度,把已有定論的理論、經驗、做法,按照自己新的觀點和思路去進行驗證或解釋,從而試圖獲得新的突破和發現;二是對陌生事物故意持理解的態度,用人們常用的觀點和尺度去進行衡量或比較,從而開拓新的認識領域。這兩種態度,都需要具有廣博的知識。獲取廣博的知識,必須注意與將來的成才目標相聯係。因此,“博”
是有選擇的,帶有鮮明的指向性。有人經過測算,發現在人的知識寶庫中,經常有用的知識,隻占其知識總量的百分之十至十五。而這些“經常有用”的知識,又按照每個人特有的職類和工作性質,成一定的扇形分布狀。這種“扇形分布狀”,決不是無規律的散亂分布,而是按照科學的內在聯係組成的係統化知識。因此,對於日理萬機,時間十分寶貴的領導人才來說,完全沒有必要不加選擇地盲目求“知”,在學習上打疲勞戰、消耗戰,而應該根據自己的職類和工作性質,將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優先用於學習“扇形分布狀”內的係統化知識。隻要獲取了這一領域內的多方麵知識,同樣可以稱得上“博”。鑒於領導人才的知識基礎,不僅僅包括書本知識,而且還包括組織管理方麵的實踐知識,所以,嚴格地說,領導人才的知識基礎,應該在大學畢業以後,又經過三至五年的基層領導實踐,才能具備。
(2)“精”是支柱
如果說,具備經常有用的“扇形分布狀”的知識麵,就可以稱得上“博”,那麼,在“扇形分布狀”內,具備某一、二方麵起主導核心作用的專業知識,即可謂之“精”。博,是知識基礎;精,則是知識支柱。現代管理活動,對各類領導人才的知識精深度,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過去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觀念,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取代這種舊觀念的,應是“多招鮮,吃遍天”的新觀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學曆”、“複合型”領導人才。知識的積累,必須強調明晰的指向性,即進行有目標的定向積累。這樣,就能象探照燈那樣,射出明亮的能夠照亮遠方目標的“光柱”(專業知識);而這些光柱周圍,則包圍著一層淡淡的“光霧”(係統化的知識麵)。
由“光柱”和“光霧”組合成的知識結構,才是具有明晰指向性的合理的知識結構。作者曾對二十七名近年來得到社會公認的企業領導人才進行了剖析。
發現他們中間,有三人的知識結構屬於多峰創造型,約占總數的百分之六點三;有二十四人的知識結構屬於單峰創造型,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三點七。其中屬於單峰創造型的二十四名企業領導人才,他們在知識精深度方麵,幾乎全部具備兩項以上起主導核心作用的專業知識(包括自學達到大專同等水平);尤其值得人們注目的是,那三名屬於多峰創造型的企業領導人才,他們全部經過高等院校的係統學習,並到國外進行了深造,因而在知識精深度方麵,同時具備了運用多項起主導核心作用的專業知識的能力。顯而易見,精深的專業知識,是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的重要支柱,是領導人才開拓新局麵的重要依托。通過對二十七名得到社會公認的企業領導人才的剖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企業領導人才的知識素質還不是很高的,而那三名多峰創造型的企業領導人才達到的知識水平,則是絕大多數企業領導幹部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
(3)“活化”是根本
領導人才要建立自己最佳的知識結構,必須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多方麵。,多角度地積累各種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活化”
書本知識。這種“活化”,是對他人積累的理性知識的一種消化過程。同時,又是一種必要的驗證和發展。我們強調實踐的“活化”作用,理由是:
其一,書本知識,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從實踐中積累知識,同樣是獲取知識的又一個重要來源,而且可以作為對書本知識的一個重要補充,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活”知識,從而為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其二,學習書本知識盡管十分重要,但決不能機械地照抄照搬,而必須通過實踐,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原有的知識;其三,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每個人在學習書本知識時,都存在根據自己的感性經驗來理解和體察書本知識的傾向,倘若感性知識過於狹窄和片麵,則將影響對書本知識的正確理解,甚至從本來正確的書本知識中引伸出荒謬的結論來。而豐富的感性知識,隻能來源於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其四,在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之間,以及在各類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有機聯係。注意這些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將有助於加快對各類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而這種知識間的有機聯係和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踐來發現和體驗。鑒於上述四條理由,所以,我們說,領導人才必須滿腔熱情地到實踐中去,積極投入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改革熱潮,不斷從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以“活化”書本知識。這對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