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悲涼愁綿綿,春悄照夢還,步履蹣跚,渺渺雲煙,願有塵世緣。倩影婷婷挽誰憐,春悄照夢還,玉手纖纖,歲月流年,掩淺笑嫣然。微綰青絲簪花鈿,春悄照夢還,雨濕秋千,暮天雁斷,推杯換酒盞。物是人非事事亂,春悄照夢還,柳拂煙殘,吹笛聲怨,風吹落花漫。夢魂無據相思難,春悄照夢還,夢斷人散,淚痕枕簟,酒闌歌罷歎。若安,寫的好!比起那個楚柔好的不止幾倍!”
白柒看著君若安寫的第一段古段,不由的讀了出來。這一段古段比楚柔寫的好多了,意境唯美清新,比楚柔的揉捏造作好了不知幾倍。
莫弄月看著君若安的作品:“白柒,你的眼光真差,你再看看我徒弟寫的另一首小詞,這是我見過寫悲傷寫的最好的!”
莫弄月嘲弄似的對白柒說,接著指著君若安寫的一首小詞,抑揚頓挫地讀起來:“《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你看看,我徒弟就是這麼棒!”末了,還不忘向白柒炫耀炫耀自家徒弟。
君若安抽了抽嘴角,默默望天。這首《聲聲慢》可是李清照寫的,她搬用已經不好了,還好能夠聽到揚名九州和江湖的文人之首的讚美,也算是向李清照在天有靈道歉了吧。
玄羽也進來符合,他指著君若安“原創”的《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高聲的讚歎,眼中的讚美絲毫不掩飾:“你看,從這首《聲聲慢》就能夠看出若安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隻覺齒舌音來回反複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淒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淒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最後,大幅篇評價完《聲聲慢》的第一句,玄羽再總得評價一次。
江老和莊老雖然從頭到尾都默不作聲,但是眼中的驚豔和讚賞充分體現出他們對君若安詩詞的喜愛和讚賞。
君若安閉上眼睛,在心裏默默祈禱:李清照姐姐啊,但願您不要再怪我了,但願您能聽到這文人之首的讚美啊……
楚柔的臉色從白柒的讚美就開始變了,和調色盤似的變來變去,先是變成白色,接著又變成青色、紫色、紅色。白色是驚恐,青色是尷尬,紫色是嫉妒,紅色是憤怒。
看著這樣的楚柔,君若安隻能說:看楚柔一張臉,可以看出人的各種情緒和世間的百態。楚柔的麵不改色真的是沒有學到家啊,喜怒不形於色在楚柔這裏全都變成“喜怒全形於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