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能以眾位卿家的人生安全,以及眾卿家的家人的,人身安全著想了!
依本王看,這都城這十多年來,被梁昊辰那個奸佞,在這裏大肆屠殺。
我們來時,這都成立已經沒有幾個活人了。
這樣看來,如今這都曾隻是一座死城。
自我梁家列祖列宗,建立齊國都城以來。
這都城裏,已經做過七八代君王了,曆史也有,兩百多年了。
一直都是我大齊,最繁華的城池。
可是,被梁昊辰那樣一攪和,這裏除了王宮裏還有幾個活人外,連人氣都沒了。
就更不要談,什麼繁不繁華?風水好不好了?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意思就是說,風水能養人,人也能夠養風水!
試問,哪裏的好風水,能養好一個滿是殺戮的地方?
因此,現在這都城的龍脈,已經被梁昊辰給斷送了。
如今我們要使大齊國運昌隆,風調雨順,萬民安康的話。
唯有另找一處風水寶地――遷都!”
梁梓墨這樣的話一出,下麵那些安安靜靜的大臣。這一下,又開始嚶嚶嗡嗡的議論起來。
袁凱聽了梁梓墨的話,想起了昔日,自己的師傅陳漫雲。
曾經給他們幾個,講過一個故事。就是關於一代明君遷都的故事!
他決定配合梁梓墨,在大臣們麵前演一出戲,來表示梁梓墨對遷都一事的重視。
於是,在眾大臣的竊竊私語聲中,一抱拳低頭說道:“大王,請恕微臣直言!
遷都這事兒啊!近代還沒有聽人說起過!
老臣隻聽說過,周文王為了‘興周室,拒戎狄,鎮邪惡’曾遷都澇東!
因為當時,文王看中了兩個好地方。一個在澇河東,一個在澇河西。
究竟建在哪裏好?文王也一時舉棋不定!
因此,就有大臣建議,‘比土’定城池!土重者采納!
文王還真采納了,那個大臣的提出來的方法。
立刻就派人去,澇西、澇東,各采回來兩地的土。
最後比了,土厚、土肥、負荷力強,質地優良。
優者擇之,劣者棄之!
比土澇西的土比澇東肥沃,文王就下令準備即日動土,在澇西修建城池。
消息一傳出後,澇西的百姓們個個喜上眉梢。
可是,七天後澇東有一個術士,向文王遞了一個折子。
他在折子裏說:‘近聞朝廷選址築城,據小民夜觀天象,察地理推斷。
澇東,有府地,沒爺地;澇西有福地,沒絕地。請聖上明察。’
這術士的這些話什麼意思呢?
就有大臣向文王解釋了:府地,即城池,爺地,即祖先穴地。
可是府地難找,爺地好尋;福地,即龍脈寶地。
絕地,即犯人的刑場,雖福地很值得利用,但刑場也不能沒有。
文王覺得,這術士說的話有道理,於是就采納了術士的意見。
決定把城池修建在澇東!君無戲言!
過了幾天,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就開始在澇東破土動工了。
城池建好後,文王又把父親武王的陵墓,遷至澇西的龍脈之地。
不知大王是否已經選好了,合適建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