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遷都的理由(二)(2 / 3)

武則天當年遷都洛陽,那也是因為她在沒有當上皇後時。

在長安皇宮裏的那些,如泣如訴的遭遇,讓她在心裏留下了,不可抹滅的痛苦回憶。

在武則天的心裏,長安這座皇城雖然給予了她甘霖,但也曾經讓她苦不堪言。

離開長安這塊,另她痛不欲生的傷心地。

遷到八百裏外的,東都――洛陽!武則天住著,心裏才會感覺安寧。

那些痛苦的過往,才不會時不時的從心間冒出來,讓她身心痛楚!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當時雖然唐朝江山已穩固,但是山東一帶卻還有很多占山為王的匪患。

凡官兵到了,這些匪患就出來騷擾。

或幾十上百人,看見有朝廷標識的車來了,就一起上前攔路截車。

或在地上挖一個大坑,使車輛不能順暢通行。

等車輛一停下來,他們就衝出來搶車上的錢財,或者女人!

就連高宗李顯要去洛陽,都要將匪首請來與官兵們,同吃同住才能確保一路安全。

天子出行,需要盜匪頭目保駕!這對當時的李唐朝廷,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這也是有失皇家威嚴,和大唐體統的事情。武則天哪裏能夠容忍得了?

如果遷都洛陽,就有利於對這些盜匪進行嚴加管製。

這樣可以促使社會穩定,更有利於鞏固皇家的統治地位。

還有就是經濟上的原因!

洛陽一年四季,風調雨順糧食儲備很充足。交通又四通八達,各地運送物資都非常方便。

再加上隋朝,隋煬帝遷都洛陽時修的這條大運河。

非常便利地,就能將江南的大米,運送到洛陽城裏。

不像長安,經常鬧饑荒。有很多次,就連皇宮裏都吃不飽肚子。

據曆史記載,高宗曾經帶著百司禁軍,但洛陽四次就糧。

再加上朝廷的係統化,官吏不斷增多。官祿開支越來越大!

而遷都洛陽,就可以擺脫經濟上的困難,是朝中官員人心安定!

第三個,就是軍事上的優勢了。

所謂太平盛世常練兵!雖然,當時李唐的江山也算穩固。

可是風雲多變,誰能保證一世安寧?

武則天想到,洛陽的城池能攻能守,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這就是武則天的政治遠見了!

洛陽小盆地,它地處黃河中遊。北枕黃河,隔河遙歭太行山以及王屋山,還有邙山作天然的屏障。

南有險峻的伊厥山,再南還遙歭熊耳、少室諸山。

西控崤、函之險,東扼虎牢,黑石等關。

中有土地肥沃的伊、洛平原,糧食足以自給。

故此,洛陽從古到今都有“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所以,這就是武則天這個天朝史上,唯一僅有的女皇帝,遷都洛陽的真正目的。

武則天身為一個女人,但是她對政治、經濟、軍事的見地。絕對不亞於,當時李唐朝中任何一個男人。

其實,遷都洛陽的有才幹的君王,曆史上還有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他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東漢光武大帝――劉秀!

劉秀遷都洛陽,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政權時,最早就建都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