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府(1 / 3)

返回京城時一路浩浩蕩蕩,隨行侍者上百餘人,場麵十分浩大,每到一地便有當地官員迫不及待地忙著接駕。原本幾日的行程,足足走了半月之久。與來時相比,文郡的返程顯然要舒適許多,每日的衣食住行都有專人侍候好,她隻需要做出端莊的姿態,與劉崇譽一起出席皇家宴就行了。整個行程唯一感到折磨的無疑是忠明會的人,緩慢的行程等於是昭告天下他們被一舉擒獲,對於尚存的同伴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偶爾也會有同伴試圖劫獄,然一路守衛森嚴,往往文郡隻聽到前麵勒馬的騷亂聲,再一打聽,便已歸於太平了。

回到京城以後,所有人都以為忠明會一幹餘孽必死無疑,令人意外的是皇帝並無此打算。他下旨為當年的應氏一案正了名,對餘黨采取了招安政策——旦凡願意歸順朝廷的皆不再追究過往。這個決定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強烈反對,然皇帝是堅決的,而他早先安插在忠明會中的探子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許多忠明會成員原先皆是憋一口冤屈之氣奮戰至此的,然現在應氏沉冤得雪,似乎沒有了繼續仇恨的理由。在探子的勸服下,不少人已經表意歸順。一時間忠明會四崩五裂。

當然也是有一些堅持到底的,如明肅,他對於同伴們的叛變絕望多過於憤怒。當文郡再次聽見這個名字的時候,她正在林府裏的池塘邊上坐著、悠閑地戲魚。“他死了?”少女握魚食的手輕輕一抖。

“聽說在大牢裏自盡了。”林樺說道,“他們說得極可怕,說明老爺子為醒眾人、臨死前在牢房牆上寫了一首血詩。”她回憶了一下,“具體記不得了,反正很是唬人。”

“聽說那應天揚若非反賊,必定是個英雄人物,然他一直沒甚麼動靜,想必也不如傳說中那樣勇武。明老爺子死後,忠明會便沒了主心骨,很多人索性歸順了朝廷。”她說著跳了起來,叫道,“劉管家怎麼過來了?”

文郡抬頭一看,見一四十上下的男子向她小步跑來,手裏握著一封信。他將信交到小姐手上,氣喘道:“門口有個人讓我把信交給小姐。”

林樺“啐”了一口,“管家也糊塗了麼?那種街頭混混你也來煩擾小姐?”

文郡將信抽出,才見一字,臉色大變。她手微微發抖,遲疑了一下,問道:“那人現在何處?”

管家答道:“應該還在門口。要不要小的派人去遣……”他話還沒說完,文郡已經飛奔出去。

門外徘徊著一人,其麵色憂鬱,發絲淩亂,若非相貌俊朗定叫人以為是街邊混混了。他聽見腳步聲回頭一看,見到來人,嘴角一勾,勉強笑了。

文郡腳步遲疑,慢慢靠近。眼前的應天揚與她前幾日所見相比,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他麵色暗黃,似乎極其疲憊,眼中有血絲,眼底有一團青黑色,想必幾日未曾睡過好覺了。她靜靜走到他身旁,定住,卻不知從何說起。

“我以為你不會來見我了。”應天揚苦笑,他的聲音沙啞而低沉。

文郡歎了口氣,道:“你現在作何打算?”

“你都聽說了?”男子苦笑,說完猛地咳嗽起來。

她點了點頭,不知如何安慰對方。應天揚笑起來,“你無需用這種眼神看我。我……”他又咳嗽起來,笑道,“我咎由自取,無需你憐憫。”

“那日風大,我不得不,加重力道。”他咳嗽止住,定定地看著文郡,眼睛裏有一抹悲哀之色,“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傷害你。”

文郡想起那隻入木三分的箭,笑道:“事情已過,你無需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