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小生的話音剛落地,馬上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就在此時,不遠處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用擔子挑了兩個塑料水桶,小心翼翼地在亂石堆裏邁著步子,往這邊走了過來,邊走邊用脆脆的嗓子喊著大家去喝水,就有一大堆早已幹的汗流浹背的男男女女跑過去,直接用桶裏的水瓢,舀一瓢,咕嘟咕嘟喝了起來,隻一會的功夫,兩個塑料桶就見了底兒。
那姑娘放下水桶,就往原小生這邊走了過來,走近了,卻跟變魔術一樣,從手絹下麵拿出了一個玻璃罐子。玻璃罐子裏透明清亮地盛滿了水。女孩走到原小生麵前,便把手裏的玻璃罐子捧給了原小生,臉上笑出了一雙可愛的酒窩道:“原大哥,渴了吧,快喝點水。”
原小生從女孩手中接過水罐,摸著還有些溫溫的水罐,甜甜地喝了幾口,擦了一下嘴上落下的水痕道:“二丫,現在天氣也不涼了,以後就不要給我搞這種特殊了。我沒有那麼嬌貴。再說也太麻煩了。”
叫二丫的女孩卻不高興地將一根粗長的麻花辮甩倒腦袋後麵,嘟著嘴口氣堅決道:“我不嫌麻煩!你怎麼能跟我們比呢。我們都是山裏長山裏養的,喝慣了生水。你是城裏人,突然喝生水是要生病拉肚子的。”
原小生也不說自己本來也是農村人的話,卻能體會到二丫細膩的心思。從原小生發動全鄉八千老百姓集體修路那天起,二丫就一直用這個玻璃罐子,從十幾裏山路外的家裏給原小生帶開水。一路上怕水太涼了,就捂在衣襟下麵,鼓鼓囊囊的,像是懷了孕的小女人一樣。而其他人喝的水,則全是她從山澗水渠中挑來的,雖然也非常幹淨,但相對而言這一罐子的開水,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而又來之不易了。原小生知道擰不過她,也隻能任由她去了。
二丫就是剛才說要給原小生找媳婦,叫桂琴的女兒,是個非常淳樸的農家婦女,也是個地地道道的灣子鄉人,家住二郎山下麵,離修路的這個地方,七拐八彎還有十幾裏的山路。盡管如此,他每天還是天蒙蒙亮就領著女兒跟大家一起來到工地修路。不光是二丫的母女二人,灣子鄉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是如此。
而鄉裏因為沒有任何多餘的經費可用,也不能保障大家的夥食供應,大家來的時候就主動從家裏帶著幹糧,餓了吃一口幹糧,渴了就喝二丫從山澗裏挑來的泉水,就憑這樣的精神,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在沒有任何機械輔助的情況下,硬是用雙手將原來隻有三四米寬的山路拓寬到了十米。
每當想起這些,原小生的心中就翻江倒海地感到一種難以言表的激動。這就是我們的老百姓,這就是我們的農民,隻要我們肯做出一點努力,肯拿出一份真誠,她們便可以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