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北大清華的第九種性格:關愛自然,熱心公益(3)(1 / 3)

“我們也都是大學生,但我們知道肩膀上的責任。‘保護母親河行動’是一項引導青少年全方位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大型公益事業,以保護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主題。2011年,我們清華大學綠色協會接手此項目,並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合作,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水樣采集與分析的方式,對祖國各地母親河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討論,分析出各母親河水質情況以及汙染來源等問題,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這場活動的負責人說道,“我們要讓清華大學為公益活動努力的大旗飄揚在祖國上空!”

有這樣一段文字說得好:“關愛自然就是關愛人類自身,關愛環境就是關愛人類的生存,關愛自然需要大家的參與和奉獻,這樣才能帶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關愛自然需要積極投身環保的有識之士,這才是人類最大的幸福。”

很顯然,清華大學的學生們做到了,他們又一次成為了所有年輕人的榜樣。我們總在說:地球隻有一個。那麼,我們就應該拿出實際行動,表現出我們對大自然的愛!無論是母親河黃河,還是一條毫無名氣的小溪,我們都要懷著崇敬的心去關愛他們、保護他們。因為,地球就是我們的母親。尤其是對於那些學習環境學、動物學的年輕人,肩上的責任更是應該義不容辭。就像周世武先生,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已經年過八十的周世武先生,一輩子都為了大自然而奮鬥。1992年,他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涉足瀕臨滅絕的珍稀水生動物的保護,並從事研究工作。隨後,他在宜賓市會詩溝建成了集養殖、科研、觀賞、旅遊、銷售為一體的大型漁場,先後創造了“胭脂魚人工孵化成功”、“中華鱘魚缸養水花幼苗成功”、“缸體人工繁殖大鯢魚幼苗成功”和“內塘馴養人工催產孵化繁殖長江鱘成功”四大奇跡。

為保護長江珍稀水產資源,1993年以來,他又多次無償放歸長江的鱘魚、胭脂魚達5000多尾,總價值達170多萬元。2001年4月的“世界環保日”前夕,他獲得國家農業部、中國環保新聞工作者協會、香港地球之友等單位授予的“地球獎”。

老先生尚且為了關愛自然而繼續努力,我們年輕人就更應當如此!

也許你會說:我並不是自然專家,這又何談保護?的確,我們不能從專業的角度來關愛自然,但是,我們最起碼可以做到不破壞大自然。

1).節約用電,隨手關燈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發電依舊以煤為主,而煤是大自然的產物,過度開采不僅不利於國家發展,更會導致對大自然的破壞。所以,養成節約用電、隨手關燈的習慣,這就是對大自然的保護。

2).綠色出行

出去遊玩時,我們盡可能采用綠色的方式,例如騎車、步行等。我們都知道,汽車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這對地球的生態平衡並不好。所以,綠色出行是保護環境的最佳手段,我們不妨積極采用。

3).節約用水,關緊水龍頭

水,是地球最寶貴的資源。沒有水,不要說人類,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都無法生存。而對於很多城市來說,目前水資源都較為緊缺,這更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必須學會節約用水,關緊水龍頭,諸如洗一條毛巾要用去數盆水的習慣,一定要避免。甚至我們還要做到水的循環利用,這樣才能保證水資源不被浪費。

4).郊遊外出不要亂扔垃圾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陋習:在旅遊的途中,隨手就會把垃圾扔掉。看似細小的行為,卻會讓大自然遭殃:我們的很多垃圾是大自然無法分解的,有些甚至會產生毒素,給大自然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垃圾分類、垃圾進箱,這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