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你悲觀,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1)(3 / 3)

從這以後,邁克開始積極地麵對生活,臉上也開始綻放出笑容來,並試著讓自己表現出輕鬆愉快的樣子。剛開始的時候,邁克很不習慣,但是他還是努力強迫自己變得很快樂。緊接著,他開始發現自己感覺好了許多,幾乎和他所裝出來的一樣好。這種現象讓邁克感到十分開心,也越發讓他有信心起來。一年以後,邁克不僅沒有死去,反而活得十分健康和快樂,甚至連血壓也降下來了。

“有一件事情我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假如我一直想到自己會死去的話,那麼那位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但是,我給自己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給自己身體一個自行康複的機會。做別的什麼都是沒用的,除非我先不悲觀,先開朗起來。”邁克先生非常自豪地說。

是的,邁克現在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他並沒有被病痛的折磨和打擊給擊倒,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康複的信念,從而讓他可以很快地從悲觀的心態中走了出來,積極地麵對生活,最終讓自己的人生獲得了轉機。

一個極為樂觀的人能夠做到自我激勵,能夠尋求到各種方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在遭遇困境和磨難的時候做到自我安慰,樹立積極良好的心態。

麥特?畢昂迪是美國有名的遊泳運動員。1988年的時候,他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被大家一致認為是極有希望繼1972年馬克?史必茲之後再奪七項金牌的人。但是,畢昂迪在第一項200米自由式的遊泳比賽中竟然隻取得了第三名,並在隨後的第二項100米蝶泳比賽保持領先的情況下,硬是在最後一米的時候被第二名趕超,從而與金牌失之交臂。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畢昂迪兩度丟失金牌將會影響到他後來的表現。可誰也沒想到,他在後5項比賽中竟表現得異常出色,接連奪得5項冠軍。對於這一切,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沙裏曼並沒有感到意外。因為他在同一年的早些時候,曾經給畢昂迪做過一個樂觀影響的實驗。

實驗的方式是在一次遊泳表演之後,畢昂迪表現得非常不錯,但是教練卻故意告訴他他的成績很差,並讓畢昂迪稍作休息之後再表演一次,結果他表現得更加出色。參與同一實驗的其他隊友卻因此影響了成績。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也曾出現過同樣的一個情形,津巴布韋遊泳名將考文垂在參加的三項比賽當中,前兩項都獲得了銀牌,特別是在第二項比賽中,她在預賽的時候甚至還打破了世界紀錄,但是卻在最後的決賽中輸給了競爭選手。

在第三項比賽開始之前,考文垂身上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所有的津巴布韋人民都希望她可以為他們的國家奪取一枚金牌,考文垂是他們心裏唯一的希望。在壓力和失敗麵前,考文垂沒有選擇退縮,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坦然麵對著所有的人。最後,她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在女子200米自由泳中勇奪金牌。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一個擁有信念並抱有積極樂觀心態的人在麵臨困境的時候,是不會被失敗和挫折打倒的。他們始終抱有一種信念,相信事情一定會有好轉。要知道,隻有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才可以讓陷入困境的人不再感到冷漠、無力和沮喪,並最終取得成功。

通常,樂觀的人會認為失敗是可以改變的,結果反而會轉敗為勝。而悲觀的人卻會認為一切都已注定,自己已無力改變唯有認命。不同的解釋會對人生的選擇造成不同的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半杯水實驗”,這個實驗就比較準確地檢測出了樂觀者和悲觀者的情緒特點。悲觀者在麵對半杯水的時候,會說:“我就隻剩下半杯水了。”而樂觀者在麵對半杯水的時候卻會說:“哇,我還有半杯水呢!”由此可見,對於樂觀者來說,外在的世界總是處處充滿了光明和希望。

所以說,當我們在遭遇困境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度悲觀地去看待問題,而應堅持自己內心的信念,並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這樣,你就一定能夠走向勝利的終點。

03.你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隻要勇敢地戰勝了苦難並不再受苦,困難就變成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