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安逸,便不能忍受挫折,更易受影響、受波動。
“要是生活沒這麼多鬱悶,該有多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這樣想過,也曾這樣說過,試想有一天,可以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做,任何事都不用你操心,那將是多麼美好。
事實卻是,到了這一天,你大概正躺在病床上,而且死期將至。不要以為遠離鬱悶的安逸生活是件好事,古人早就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從前有一位旅行者,四海為家。這一天,他路過一個深山,被一隻猛虎追趕,他拚命地跑啊跑,跑到一片荒原,他簡直要哭了,這荒郊野外,根本無處藏身。於是他心急如焚地繼續跑,突然發現眼前出現了一口枯井,旅行者欣喜若狂,發力狂奔到井邊,看到井邊正好有一根藤,他想也不想,順著藤往井下躲去。
誰知,當他快要到達井底時,聽到一陣不祥的“嗤嗤”聲,往下一看,竟然看到井底有一堆纏繞著的毒蛇,都吐著紅信子,昂頭盯著他看。旅行者嚇了一跳,隻好攀著藤掛在半空,不再往下去,想要等老虎走了再上去。正當他想鬆一口氣時,卻發現兩隻老鼠正在咬他的救命井藤。一旦藤被咬斷,他將跌落井底,受粉身碎骨與毒蛇咬噬之苦。
正當行者心急如焚,開動腦筋想要找到解決困境的辦法時,一群蜜蜂從井口飛過,滴下幾滴蜜來,恰巧竟落在行者嘴邊,他一嚐,那種甘甜的美味從嘴巴進入心裏。他一下子沉浸在醉人的甜蜜中,竟忘記了身處險境,隻聽“砰”的一聲,他跌了下去!
對於一個無所事事、混沌度日的人,生活不過是吃飯睡覺,沒有什麼驚喜也沒有什麼波折,他們從生到死,就像走了一條直線。但是,對於一個有雄心有夢想的人來說,生活有時候簡直就像煉獄,井底有毒蛇,井外有老虎,救命的繩索還被老鼠啃咬,這時候,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那滴甜到心裏的蜂蜜。
安逸是一種麻醉劑,它讓我們沉湎於一種慵懶的狀態,讓我們覺得隻要賴在那裏,就沒有煩惱,就不會鬱悶,一切都能對付著混過去。這不是“想得開”,而是對生活的放棄,是不再努力、不再追求,這個人也不會再有發展,隻會變得越來越平庸。
我們講豁達固然不錯,但千萬要記住,豁達是對待生活的從容心態,不是對生活的“無所謂”。杞人憂天固然不好,但過分樂觀,什麼都不擔心,以為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會變好,也讓人擔憂,因為這會造成懶散,降低人的自主性,讓人把一切都交給未知的“運氣”。這種心態也是災禍的根芽。
一個農民每天在地裏幹活,妻子在家裏織布,他們過著貧苦的生活。每一天,他們都祈禱著能夠盡快改善這種生活狀態,過得富裕一些,輕鬆一些。
也許是他們的祈禱打動了上天,這天男人鋤地,在地裏翻出了一袋金子。男人和妻子欣喜若狂,他們用金子換了大房子,換了新衣服,換了美味的糧食,還請了一個傭人,從此,他們過上了每天聽書看戲的悠哉生活。
幾年後發生了饑荒,為了在遙遠的地方買糧食,夫妻倆花光了所有金子。第二年,他們隻好重新耕地織布。可是,男人已經忘記了怎樣種地,女人織出的布都是殘次品,他們根本不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終於在冬天來臨的時候淪為了要飯的乞丐。
安逸是生活的陷阱,它會把一個人變作溫室中的花朵,從此經不起一丁點風吹雨淋。溫室中的花每天想到的是什麼?隻有溫室主人按時的澆水施肥,它的世界隻有那麼大,沒有不順心,也不會有驚喜,這種狀態,多麼像我們臆想中的“一帆風順”?可是,把這種生活給你,讓你從此不能接觸真實的陽光,看不到大千世界,你願意嗎?
安逸是人生的陷阱,讓我們沉浸在一時的歡樂中,忘記未來的不測與危險,也讓我們的能力隻能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失去進取的緊迫感,而這個階段,恰恰注定了我們的平庸,讓我們從此甘願安於現狀,讓我們看著別人一步步走到我們前麵。
我們應該追求更廣闊的生活,讓我們的心靈去經曆更多的東西,包括苦難與挫折。所以,對鬱悶沒必要全盤否定,保留一點鬱悶,保持一定的“憂患意識”沒什麼不好,即使在笑口常開的時候,也要知道未雨綢繆,不要因此時的歡樂降低對災禍的提防。真正的達觀者,既能享受歡顏笑語,也能接受不測風雲。
04.告別沮喪,迎接浩然陽光
過去無法重來,今後盡在掌握。
內疚也是沮喪的一個重要原因。犯下錯誤,傷害到別人,損傷了團體,無法彌補他人的損失,於是一再自責,開始幻想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如果能夠有一個挽回的機會,自己一定不會犯相同的錯誤。這樣的自責一再重複,事實越來越模糊,剩下的隻有對自身的不滿,懷疑,於是開始縮手縮腳,再也不敢麵對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