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1)(1 / 3)

生活離不開人情,但凡事習慣走人情過場,欠來還去,也會成為心靈的負擔。人情人情,心窄者看“人”,往來的不是禮儀就是債務;心寬者看“情”,重視的是自己或他人的一份心意,感受的是人與人之間那份來之不易的情誼。掂一掂,人情社會,盡力為上,但求無愧。

01.用豁達的心看待人情

我們再富有,也不能幫助所有人。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可見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是一種基本狀態,甚至是必要狀態,但人們之間的關係一旦牽扯到“人情”,就會陡然變得沉重,很多時候,我們預想中的感情,和實際情形並不一致,我們需要在挫折與傷痛中,慢慢看透人情。

兩個中年男人喝酒談天,說到“人情”這個話題,一個男人喝了一杯,低聲說:“我曾經遇到過一件事,讓我對朋友和人情有了更深的看法,從那以後,我不敢說自己會看人。”另一個人說:“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事,但一定和金錢有關吧?感情隻有牽扯到金錢,才能讓人看得明白。”第一個男人頷首,說起了自己的經曆。

男人從小家境不錯,一直以來都很慷慨,也有很多朋友。出社會以後,他的事業一直順利,朋友如果有困難,隻要開口,他一定會幫忙,他自認自己是個夠義氣、有人緣的人,也相信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願意幫一把。

幾年前,他投資失敗,所有的存款都賠了進去,剛好父母手頭也不方便,根本幫不了他。他的生意急需資金周轉,需要的錢不算多,幾萬元就能解燃眉之急。他發短信把這件事告訴朋友們,沒想到多數朋友都稱自己最近也遇到了財政危機,不是親戚住院了,就是手頭在周轉。隻有三個人立刻表示願意幫他,兩個直接把錢打了過來,一個湊了三天,把錢轉給他。更讓他驚訝的是,這三個人中,有一個是他從小到大的兄弟,另外兩個,竟然是平常並不怎麼親密的友人。

從那時候起,他開始認得清誰更值得交往,也開始明白,平日幫助別人,不一定換來困難時候別人對你的幫助。後來他的事業再次回溫,他依然對人很慷慨,隻要有能力就會幫別人一把,但他不會再對人存在過高的幻想,而是更加珍惜那幾個真正的朋友。

我們所體會的人情,永遠與想象的不太一樣,就像我們需要幫助時,能幫助自己的,常常是自己想不到的人,所以有經驗的人才說,想要求助的時候,不要太指望那些你平日幫助過你的人,最好去求那些平日就在幫助你的人。人情一事很複雜,你無法看透人心,但你應該在心中有一個區分,誰能幫你,誰不能幫你,這才能在人情社會找準自己的位置,遇到事情不致在熟人那裏碰壁。

不要對別人存在過高的幻想,即使你為他付出了很多,他也未必有能力回報。或者說,當你真的想付出的時候,就不要想回報。想想你自己欠過的東西,真的換的清嗎?自己如此,也不要強求別人。能夠區分出人心,已經是難得的領悟。隻要你看得開,就能平靜地麵對他人所做的一切,不管那符不符合你的希望。這樣,你輕鬆,別人也輕鬆。

盡管人情冷暖帶給我們的常常是失望,但也不要因此變得冷心冷血,麵對別人的困境無動於衷。能力允許,幫別人一把,永遠不是壞事,但幫忙也要有個限度,你幫的忙太大,讓人覺得不知道怎樣報答你,對別人來說也是個負擔。

蔡女士家境富有,不但自己拿著高薪,丈夫的工作更是能讓全家人衣食無憂幾十年,她也成了親朋好友羨慕的對象。人有錢,找她幫忙的人自然也不少,特別是她在農村的親戚,大事小情都要找她幫忙。

一天,蔡女士的女兒小琳放學回家,看到一個親戚正坐在客廳和媽媽說話,媽媽說:“最近股票被套牢,我們實在是拿不出來錢,小琳這次的全外語夏令營都沒報,真是不好意思,不能幫你。”

客人麵色不豫地走了,小琳這才開口問:“媽媽,我的夏令營不是報了嗎?你為什麼要騙人?”蔡女士說:“因為媽媽不想借錢給他,你有沒有聽過‘救急不救窮’?”

小琳搖搖頭,蔡女士對女兒解釋:“記住,你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幫人一生一世,所以,你把錢借給一個窮人,就是讓他們更加不思進取,下一次,他會繼續找你伸手;而那些需要一筆資金周轉的,是有決心也有能力翻身的人,幫助他們,你不必擔心他們不還錢,更不用擔心會耽誤他們,你的幫助隻會讓他們過得更好!”

當我們成為有能力的人,當人情不再是我們的負擔,我們也要有選擇性地去幫助別人,畢竟,我們再富有,也不能幫助所有人。何況,善良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能總是透支,否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麻煩。“救急不救窮”就是一種幫助他人的智慧,幫助別人,而不是讓別人變成隻能依賴你的廢物,對你對他人,都是一件好事。

要以豁達的心態看待人情,它與路邊風景與路人並無不同,你當然也會為它們驚歎或付出,但那都是有限度的,不會過分打擾你的生活,所以付出的結果,也不會過多幹擾你的生活,隻有看穿這一點,你才有可能做個“人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