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1)(3 / 3)

第二天,富翁的妻子再看到他們兩個,發現他們一臉的煩惱,一臉的晦氣,果然,歌聲再也沒有在他們家中響起,隻有無窮無盡的爭吵,回蕩在牆壁之間……

金錢是財富的象征,人生在世,誰又能離得開金錢?也許就是因為它太過重要,人們總是為了它忽略更重要的東西。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有人說過,金錢可以買來藥物,但買不來健康;金錢可以買來婚姻,但買不來愛情;金錢可以買來裝扮,但買不來青春……金錢萬能,卻也不萬能,因為對人的心靈,它未必有作用。

財富太多就是一種負累。這並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而是一種事實。因為你的財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你擁有的越多,說明你做的事就越多,操的心必然更多,這種焦慮不斷累積,就會使你愁容滿麵,因為你每天都要計劃如何守財、如何開拓,你的時間,全部用在金錢上,甚至出現“有時間賺、沒時間花”這種現象,那麼,你的忙碌究竟為什麼?

對於財富,人們也應該將它看透看開,明白太少的財富不能支撐生活,太多的財富會將生活壓垮,隻有適當的財富才能保證生活的圓滿,而這種圓滿,正是我們追求財富的理由。記住,在追逐金錢的道路上,不要失掉最初的目的,財富就能給你帶來快樂。

03.讓知足填滿空虛的心靈

金錢不應該淩駕於生活之上,它應該是生活的從屬。

如果欲望是一把劍,適當的欲望能讓你披荊斬棘,為自己的未來打開一條出路;過度的欲望則會傷人傷己,讓你的世界麵目全非。那麼內心的知足就是欲望的劍鞘,把欲望固定安放,讓我們始終知道它的形狀,能夠把握它的動向,才不會被它操控。

有個老人在岸邊垂釣,旁邊幾名遊客在欣賞景色,突然看見垂釣者竿子一揚,釣上了一條大魚,足有兩尺多長,落在岸上後,仍騰跳不止。遊客們露出豔羨的神色,可是釣者卻用腳踩著大魚,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順手將魚丟進了河裏。

周圍圍觀的人一陣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野心之大。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隻是一條一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河裏。遊客們滿臉不解。

第三次,釣者的釣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釣著一條不到半尺長的小魚。圍觀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河裏,不料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回自己的魚簍中。

遊客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釣者回答說:“喔,因為我家裏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就算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所以隻好要小的,其實小魚挺好,做起來也沒那麼麻煩呀。”

克製欲望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有多少拿多少,有多少用多少,有一份知足的心態。不論環境、能力如何,自己應該清楚自己需要多少東西,超過了就是負累。幹脆在生活中不要把負累撿回家,從根本上保證自己不會為物欲煩惱。當你習慣了身邊的“剛剛好”,任何多餘的事物都會讓你煩躁,這時,你已經達到了超越物質的境界。

心寬的人才會知足,因為他們不會以自己的生活和人比較。我們知道,很多原本對生活滿意的人,因為看到更好的房子、更棒的車子,導致自己看什麼都不順眼,恨不得自己的薪水翻三倍,馬上“更新換代”,這種攀比的意識,是人們過分執著金錢的重要原因。但過日子就是量體裁衣,別人的房子再大,你住著也許空曠沒著落;別人的車子再好,你開著也許沒手感也沒技術。

課堂上,哲學老師正在給學生們講一個故事:有三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隻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居然從樹洞裏鑽出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並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剛爬到樹上,倉皇中沒站穩,一下子掉了下來。說巧不巧,它正好砸暈了正仰頭看的三條獵狗,最後,兔子終於逃脫了。

故事講完後,老師就問大家:“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同學們說:“兔子不會爬樹;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三條獵狗。”

“還有呢?”老師繼續問。直到同學們再也找不出問題了,老師才說:“可是土撥鼠哪兒去了呢?”

土撥鼠哪去了?老師的一句話,一下子將同學們的思路拉到獵狗追尋的目標土撥鼠上。因為兔子的突然冒出,讓同學們的思路在不知不覺中打岔,土撥鼠竟在同學們頭腦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