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的教育在他剛一呱呱墜地,剛一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學會了說話和能聽懂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可以受到教育了。經驗是在日常生活中先於教育而得到積累的,在孩子認識自己乳母的時候,他可以說是已經獲得了許多的經驗了。如果我們追溯一下遠古時代最粗野的人類,從剛一出生一直到他成長到目前為止的進步過程,我們就將對他所積累的知識之多感到驚奇等等。兒童是教育的主體思想,這種主題思想開辟了現代教育理論的先河,其論證也初步涉及了人類生物學上的遺傳、教育、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問題。
人要受的三種教育
人們受教育必須從嬰兒期就開始,使人們具有這個社會需要的才能,如果不這樣做,人類可能會早已滅亡。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是愚昧的、是柔弱的、是最需要嗬護的,所以,我們需要許多的力量,需要認識和判斷的能力。而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從教育中才能獲得。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三種教育培養的,或受之於自然,或受之於事物,或受之於人。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就是我們人類所要接受的三種教育。針對類的個體而言,如果這三種不同性質的教育能達成一致,目的趨同,就可以達到他的目標,這樣的個體,才可以說是獲得了良好的教育。
我不願意根據一般人的認識,將那些可笑的,人們稱之為學院性質的機構,當成一種公共性質的教育機製;我也不將對世人的教育看作是這種製度,因為這種教育追求的是兩個不同的目的,但結果卻不會有所收獲。這種教育隻能培養出一批表麵為別人,卻處處為自己,陰險虛偽的人。由於被人和自然兩種力量牽引向不同的方向,形成較大的分歧,所以,我們會采取一種折中的方式。但是,這種做法卻使我們一生就在猶豫和鬥爭中度過,最終無法達成自己的意願,更不能對他人有所貢獻,最後隻能碌碌無為了此一生。
自然的教育是我們的器官和才能的內在的發展;別人引導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而獲得良好的經驗,叫做事物的教育。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這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孩子,如果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互相衝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會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孩子,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具有趨向的目的,他就會很快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且生活會過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孩子,才算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可以由我們來決定的,事物的教育隻是在某些方麵才可以由我們來決定。隻有人的教育,我們才可以加以控製;不過,我們能控製多少,到目前還隻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行為和言語都能完全掌控呢?
一旦將教育看成是一門人類的藝術,則它幾乎就不能取得什麼成就了,因為,它要成功,就必須將這三種教育相協調配合一致,然而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有所決定。我們殫精竭慮所能做到的也隻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標罷了;不過想要達到這一點,還真需要有一些運氣的成分。那麼,是什麼目標呢?它不是別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標,這是我們剛才論證過的。既然三種教育必須要圓滿地進行配合,那麼,我們就需要使其中的兩種教育來協調另外一種無法控製的教育。也許我們所講的自然意義上的教育太有些含糊其辭了,所以,在這裏我們盡量將它明確起來。
也有人說,自然不過是人們日常的習慣罷了。那麼,它究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一些習慣,看它會不會消滅掉我們的天性呢?舉個例子來說,有些植物被我們阻礙著並不能順應它們的天性自由去生長,它們就具有這樣的習性。自由生長的植物,它們索性還保持著被強製傾斜生長的印痕,但是它們的天性並沒有因為被扭曲過,或是被阻礙過就此改變自己一開始的自然生長方向,如果它繼續生長和發育的話,這種植物它又會自然的直立生長。
同樣,人類的習性也是如此。隻要人還處在相同的境地,他就還可以保持由原來的習慣產生的習性,雖然這些習性對人們來說是不自然的,甚至是做作的;但是,隻要情況稍微一有變化,這種習慣就消失掉,天性就會迅速恢複過來。因此說教育確實不過隻是一種習慣而已。有一些人忘掉了他們自己所受的教育,則另外有一些人則保持了他們自己所受的教育,這樣的差別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產生的呢?
如果是必須要將自然這個名詞,隻是限用於天性習慣的這個名詞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省得論述一番多餘的話語了。我們生來是具有感覺的,而且我們一出生就通過各種方式受到了我們周圍事物的各種影響。可以說,當我們剛一開始意識到我們的感覺時,我們就希望去逃避或者追求產生這些感覺的事物,我們首先要對這些事物進行篩選,看這些事物是給我們帶來了愉快還是不愉快,其次要看這些事物對我們是不是很方便和很適宜,最後則看它們是不是符合我們的思維理性,以及是不是賦予我們幸福美滿的標準。
隨著我們的感覺越來越敏銳,眼界也逐漸開始變得越來越開闊,這些傾向就越來越明顯;但是,由於我們受到了的習慣的遏製,因此,它們也就或多或少地因為我們的不同見解而有所變化。在產生這種變化以前,它們就是我所說的我們內在的自然。因此,必須將一切都歸功於那些原始自然狀態的傾向;如果我們所受的三種教育沒有什麼太不同的話,還是可以的;但是,當三種教育彼此矛盾衝突的時候,當我們培養一個人,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他人的時候,那麼,該怎樣辦呢?這樣以來,要協調配合一致就顯得不太可能了。由於不得不與社會和自然製度進行鬥爭,所以,必須在教育成一個人或是教育成一個可公民之間加以選擇,因為我們不能做到同時教育成這兩種人。
凡是一個社會,哪怕是很小的社會,當它的範圍很狹窄,而內部又能做好團結的時候,就會與大的社會相疏遠很多。如凡是非常熱愛自己國家的人,都會表現出一些對外國人的冷酷,在他們心目中,外國人隻不過是人,同自己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這種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對那些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親戚、朋友都很好。在國外,斯巴達人是很貪婪的,是野心勃勃的,是一點仁義不講的;但在他們的國內,卻處處洋溢著和睦無間、公正無私的和氣精神。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世界主義者了,因為在他們的著作中,他們到遙遠的地方去探求他們不屑在自己周圍履行的義務。這樣的哲學家之所以愛韃靼人,為的是免得去愛他們自己的鄰人。
自然人完全是為他自己而活,他是單位的個數,是絕對的統一體,隻與他自己和他的同胞們才有關係。公民隻不過是一個分數的單位,是有依賴於分母的,它的價值體現在他同總體,即同社會的關係。好的社會製度是這樣的製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夠使人們改變自己的天性,如何才能夠剝奪他自己絕對的存在,而給他以相對的存在,並且將“我”轉移到集體中去,以便使各個人不再將自己看作一個獨立的人,而隻是看作共同體的一部分。同樣,共和國內部的戰爭要比君主國之間的戰爭要更加殘酷。相對來說,君王之間的戰爭比較容易緩和下來,但可怕的是他們之間的和平相處,與其要做對方的臣民,倒不如去做對方的敵人。
有一位斯巴達婦女,她的五個兒子都被編織在軍隊裏。於是,她等待著戰事的消息。她看到一個奴隸來了,戰栗地問她:“你的五個兒子都戰死了。”“賤奴,誰問你這個?”“我們肯定能勝利!”於是,這位母親便跑到廟中去祈禱和感謝神靈,這樣的人才是公民。凡是能在社會秩序中,將自然的感情保持在了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要的。如果一個人經常是處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經常在自己應盡的本分和傾向之間猶豫徘徊的話,則他既不會成為一個人,也不會成為一個公民,他對自己和別人都將一無是處。我們今天的人,今天的法國人、英國人和中產階級的人,都是這樣的人;而他將成為一無可取和一無是處的人。
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就必須言行一致,成為始終如一、獨立自恃的人,就必須堅持自己應當采取的主張,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這個主張,並且一貫地去實行它。我等待著人們給我展現這樣的奇跡,以便知道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公民,或是,他能同時成為這兩種人,又是怎樣做的。從這兩個必然互相對立的目的中,產生了兩種相互矛盾的教育製度:一種是共同的與公眾的,另一種是家庭的和特殊的。如果你想要明白公眾的教育是如何一回事,就請你閱讀一下柏拉圖的《理想國》,這本著作,並不像那些隻是憑書名去判斷的是一本講政治的書籍;它是一篇很優質的教育論文,像如此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被人寫過。
當人們談論到一個空想的國家的時候,他們就會提出柏拉圖式的製度;然而,要是萊喀古士隻是將自己那套製度寫在了紙上,而不是去付諸於實踐的話,我可能還會以為它空想得更多。而柏拉圖隻不過是要人們去純潔自己的心靈,而萊喀古士卻是要用力改變了人的天性。公共的機關已經不存在了,而且也不可能存在下去,因為在沒有國家的地方,是不會有公民的。“國家”和“公民”這兩個詞應當從現代語言中裏取消。其中的理由我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我不願意談及它,因為它與我闡述的問題沒有任何絲毫的關係。
人們將一些可笑的機構,稱之為是學院,然而,我是不將它們當成一種公共性質的教育製度來加以研究的。我也不把世人的教育看作是以這種製度進行的,因為這種教育總是想去追求兩個相反的方向和目的,結果卻是這兩個目的一個也達不到。最後,它隻能訓練出一些陰險的人來,然而,這些人成天裝著事事為他人,實則處處是為了他們自己。不過,這種表現既然是大家都有,所以,也就騙不了任何的人。這不過是在枉費心機罷了。
現在,我們談一談自然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如果一個人隻是想為了自己的生命而受教育,那麼,他對別人將毫無意義可言,如果一個人所抱的兩重目的能夠結合為一個單獨的目的,那麼,就等於是消除了人的內部自我矛盾,就消除了走向幸福生活道路中的一大障礙。要判斷一個人,就必須要判斷看這個人到成人以後是怎樣的;必須在了解這個人的主觀傾向、觀察了他的發展等,當人們看到一個人並不是無可救藥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會想方設法去糾正這種不良的狀況。當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後,才可以看見自然的人。
愛彌兒箴言:
我們要培養一個難得的人,那麼需要做些什麼樣的工作呢?毫無疑問,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千萬不可以無所事事,最後一事無成。當我們遇到逆風行駛的時候,我們就要調整自己的航向,但是,當海麵上波濤洶湧時,而我們又想停泊在原地,那就要學會拋錨。年輕的舵手更要當心,別讓你的船錨動搖,別讓你的纜繩鬆懈了,不要在我們還沒有發覺以前,就讓船給漂走了。
對天性的嗬護應當始自孩提
對孩子天性的嗬護,應當使開始嬰兒的時候,由於有些助產婆會按摩新生嬰兒的頭部,目的是企圖使嬰兒有一個更合適自己的腦袋的樣子,而人們也不會反對她們這樣做!也許是上帝將嬰兒的頭部造的不好,所以,外貌要由助產婆來定它的形狀,裏麵要由哲學家來定衡定它的內容。
加利比人似乎要比我們要幸運得多。“嬰兒剛一出生娘胎,他們就開始享受自由的活動,開始自由伸展肢體了,之後,人們才會將他們束縛了起來。人們用繈褓將嬰兒裹住,將他放到了床上,將頭部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要兩腿也幫他伸直,兩臂放在了身子的旁邊;還用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帶子將其捆紮起來,連一點位置也不能挪動。如果不將他捆得妨礙住了呼吸,就可以了,如果人們細心地讓他們側躺著,讓他把應該吐掉的口涎能夠吐出來,那他就算是幸運的了!因為他不可能自由地側過頭來使自己的口涎吐出來。”新生的嬰兒需要自由伸展和活動他的四肢,以便使幼小的身體不再感到麻木,因為它們縮成一團,已經麻木好久了。不過,人們的確是讓他們的四肢伸展著的,但是卻不讓它們自由進行活動,甚至還用頭巾將他們的頭部包起來,似乎害怕人們說他不可以有活命的樣子。
這樣一來,促進身體內部發育的動力,便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孩子繼續不斷地枉自掙紮一陣,以致耗盡了他所有的體力,延遲了身體的發育。他在衣服地包裹下,倒是沒有像他紮著尿布那樣感到局促、拘束和痛苦。我似乎都不能看出他生出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好處。
人們將孩子們的手足束縛起來,以至於不能活動,十分的拘束,這樣隻會阻礙身體血液的流通,妨害嬰兒身體的健康成長,損傷他的體質。有些偏遠的地方,都不采用這些過分小心的辦法,但他們個個人都長得高大強壯,體態還十分的勻稱。凡是被繈褓包裹過的孩子,還有包括那些地方,到處都可以看到瘸腿的,膝蓋內彎的,患上脊骨炎的,駝背的,患佝僂病的,以及各種各樣畸形的不協調的人。由於害怕他們進行自由活動會使得身體變為畸形,結果這樣做卻是逼著它們長成了畸形。為了防止寶寶們長大成為殘廢,人們就心甘情願使他們的關節保持僵硬。
事實上,造物主在將這種生命力的活力賦予孩子的同時,就是想要他們使用自己的這種天賦,也會使他們小心翼翼地輕輕來使用這種活力,以免造成什麼危害。當他們稍微大一些的時候,他們就有可能將周圍的人都看作是工具,就會依賴這些人們去進行活動,利用這些人去追求他們的欲望,彌補他們自身的弱點。後來他們之所以變得討厭、傲慢、蠻橫、不服管教和搗亂,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擁有天賦的活力;至於有這種發展,並不是他們擁有天生的治人的心理,而是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使他們形成了這種心理;因為,不需要用多久的時間來總結經驗,他們就能感覺到,用別人的手去拿東西,隻需要動一動嘴就可以移動自己需要的東西,且是多麼的舒服。
在孩子們長大的時候,他們便獲得了力量,就沒有那樣的吵嚷不安,就能夠很好地自己克製自己。肉體和精神可以說是獲得了平衡,而大自然需要的是保持孩子們自身所需要的活動。但是,役使他人的欲望,並沒有隨著產生這種欲望的需要而泯滅。駕馭他人的心理助長和喚起了人類的自尊,而習慣又增強了這種自尊的心理。這個時候,奇異的幻想便跟著需求而產生,個人的見解和我們的偏見就此紮下了最初的根。
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很明了地知道我們是在什麼地方,偏離了自然之路的,我們需要看一看,要堅持這條道路應當如何來辦。孩子們不僅沒有多餘的力量,甚至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滿足大自然對自己的要求,因此,必須讓孩子們使用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一切力量,這些神奇的自然力量,他們是不會隨便濫用的,這是第一個準則。是一切身體的需求,不論是在體力方麵或智慧方麵,都必須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幫助,彌補他們的不足,這便是第二個準則。在給孩子們以幫助的時候,應當隻限製在孩子們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才幫助,絕不能依從孩子們胡亂的想法和毫無道理的欲望,因為,胡亂的想法不是正常的,所以,即使不是實現,也不會使孩子們感到很難過,這是第三個原則。
我們什麼事情都不知道簡樸,甚至,給孩子們隨身用的玩意也不知道簡樸。金的、銀的和珊瑚的視頻鈴鐺,小水晶片,各種各樣或貴或便宜的玩具,這是一些多麼沒有用處和多麼有害的東西啊!這些東西,一樣都用不著。別給孩子們什麼鈴鐺,也別給他們什麼玩具,幾根有果實和葉子的樹枝,一隻可以聽到其中的顆粒發響的板栗殼,一截既可以供他咂、又可以哄他嚼的甘草,這些東西,與那些漂亮的小玩具是一樣的,也可以使孩子玩得很開心,並且還沒有使孩子一生下來就習於很奢侈。
大家也都清楚,奶麵糊並不是一種安全衛生的食品,煮沸的生麵粉和奶也會產生許多不容易消化的殘剩的汙物,是不適宜於我們的胃。奶麵糊裏的麵粉,沒有麵包裏的麵粉那樣純熟,而且也沒有發酵過,我覺得,米漿和麵包粥還比較好一些。如果人們偏想要做奶麵糊的話,那最好是先將麵粉給烘烤一下。在我的家鄉,就用這樣一種炒過的麵粉,去做一種十分可口和衛生的羹。肉湯仍然是一種沒有多大價值的食品,應當盡量要去少吃。主要是孩子們首先應當習慣於咀嚼,這樣會有利於孩子牙齒的生長,當孩子們開始往下咽東西的時候,混合在食物裏的唾液便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消化。
因此,我首先就給孩子們嚼食麵包皮和幹果。我將拿一條一條的硬麵包——鄉下人叫它為“格裏斯”給他們玩。他們在口裏將這種麵包咀嚼軟以後,總會咽一點下去的,這樣,他們的牙齒便長了出來,而且,我們差不多也還不清楚,他們就已經將奶水給斷掉了。農民的胃一般都是很健壯的,他們斷奶時也就是用這樣的方法。
也許,植物性的營養品所產生的乳汁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會變酸;但是我絕不將變酸的奶,看成一種不衛生的食物,有些民族他們不去喝其他民族的奶,他們喝的全是酸奶,喝起來也感到很舒服,一切的中和劑,在我看來也都是胡人的。有些人的脾胃由於不適宜於喝奶,所以,任何中和劑都不可以將乳汁變得適宜於他們的脾胃,至於另外的一些人們,即使不使用中和劑,也可以喝奶。有些人害怕吃凝結的或提煉過的奶汁,這看起來真是荒謬,因為大家都清楚,奶汁在胃裏總是要凝結起來的。正是因為它會凝結起來,所以,才可以變成一種相當堅實的食物,以滋養嬰寶寶或是幼小的動物。如果它不能凝結,隻是從腸胃裏流過去,便不可以滋養他們的。人們枉自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將奶汁加以進行稀釋,枉自使用各種中和劑,因為,不論是誰,喝了奶就必須得去消化奶酪,這是沒有特殊和例外的。胃的構造非常適合於凝結的奶汁,所以,製作幹酪用的胃膜也是用小牛的胃來做。
我有幾次甚至看見一些年輕的婦女們,玩弄自己的小聰明,她們假裝要給孩子喂奶。她們也會明白和知道別人看到了,是一定要她們拋掉這種奇怪的做法的,她們巧妙地使自己的丈夫、還有醫生,特別是老太太,不來幹涉這種事情。如果一位丈夫同意自己的妻子給孩子喂奶的話,他就會覺得很失去臉麵,別人也會其當作一個想害死妻子的罪魁禍首。謹慎的丈夫,為了能夠安靜地過好日子,就須犧牲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
幸好這些丈夫們在鄉下,找到了比他人的妻子更能克製自我的婦女!要是他人的妻子能將省下來時間單單用在了他們身上,而不是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那麼,作為丈夫的人們就更幸運了!婦女們的職責是無可懷疑的,然而,由於她們輕視這種責任,所以,就爭辯說,吃自己的奶或者是吃別人的奶,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這個問題要由醫生來做裁決,不過我認為它已經是按照婦女們的願望來做了解決的;至於我,我覺得,如果擔心一個孩子再從生育他的血液中,得到什麼新的疑難病症的話,他倒是寧可選擇吃健康的保姆的奶,而不吃那自己母親的奶。
但是,應不應該僅僅從體質方麵來看這個問題呢?難道一個孩子僅僅隻需要母親的關懷,不需要母親的奶嗎?其他的婦女,甚至牲畜類,也可以使幼崽吃到他的母親不願意給他吃的奶,然而她們絕不能像母親那樣地關心那個孩子。凡是將奶給別人的孩子吃,而不給自己的孩子吃的就斷定不是好母親,這樣的人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的保姆呢?也許她們是可以並且能夠變成一個好保姆的,但這是得慢慢地變;必須要用很長的時間和習慣來改變她們的天性,所以,在保姆對孩子產生母愛以前,對於照顧得不夠周到的孩子,也許已經是死過一百次了。
請保姆給孩子喂奶的好處,其本身就可能會產生一種壞處,而單單是拿這種壞處來講,就足以使一切重感情的婦女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他人來哺養。這種壞處是:她將把自己做母親的權利分給了別人,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讓給別人;她將看著自己的孩子跟愛自己一樣地去愛另外的一個婦女,或者比愛自己還要愛得更加真誠一些;她將感覺到孩子對自己的生母表現出的那種恭順,這似乎隻是一種禮數,而對養母的恭順,則是一種責任。因為,在那裏我找到了一位母親的苦心操勞,難道不應該對她表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嗎?
孩子有了生命,接著也就會有了更多的需要。不隻是喂奶這麼簡單的事情就能滿足了,新生的寶寶需要一個保姆。如果做母親的願意盡自己的義務責任,那就真是太好不過了;我們也可以可以寫一些東西來指導這些母親;這種好處也有它不好的一方麵,它將使老師和孩子稍為疏遠了一些。但是,由於孩子將來的利益,通常母親對孩子的老師也很尊敬,情願將自己哺育的孩子交托給老師來教導,因此可以相信,母親是會非常重視老師的意見的;凡是母親願意為孩子做的事情,她將比另外一個人做得更好。
如果我們必須他的人做保姆的話,那首先就要好好地選擇這個人。富人們倒黴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處處都受欺騙。所以說,如果他們對人的看法是很壞的話,也沒有什麼是值得驚奇的,使富人們腐化墮落的,是他們的財富;真是活該報應,頭一個感受到的自己所知道的這個唯一工具缺點的,也是他們自己。在他們家中,除了他們自己親手做的事情以外,其他都是很糟糕的;因為,他們在家中差不多從來是不做什麼事情的。要找保姆的時候,他們就請產科醫生幫助他們找。可結果怎樣呢?最好的保姆卻是給產科醫生錢多的那個人。
因此,我是不同意跟產科裏的醫生商量給愛彌兒找保姆的事情,我要親自細心地挑選。在這方麵,也許我不像外科大夫那樣口若懸河地說出一大堆的道理,但是,我的確是出自一片真誠,但我的熱情將不如那些醫生們的貪婪那樣欺騙我。挑選保姆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奧妙之處,它的法則大家都知道,不過,我不知道對乳母的年齡,以及乳汁的質量是否優質要更多的注意。新乳汁是非常稀薄的,它差不多幾乎是一種輕洗劑,可以用來清洗殘剩在新生的寶寶腸子裏的濃厚胎便。日後奶汁就慢慢地積累濃厚起來,將一些比較凝固的營養品給予了嬰兒,這個時候,他已經長得更加的健壯,也就可以消化這種東西了。可見,在各種雌性的動物中,大自然之所以按照吃奶的小動物的年齡,而及時改變和調整乳汁的濃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此,一個新生的寶寶需要一個新近才坐過月子的婦女來做保姆。如此的話,她就有了她的難處,這我是知道的;不過,人們一跳出自然的秩序,再想要做好事情,大家都是有自己的難處的。唯一的權宜之計,就是把事情給搞砸;人們所選擇的往往也就是這個辦法。保姆必須是一個身心健全的人,感情的放縱或是脾氣的暴烈,都是會敗壞她的奶汁的;再者,如果單單隻是選擇身體,那也隻是能達到半個目的,也許,奶汁好保姆而性格不好;好的品格和好的性格,同樣也都很重要。如果找的是一個品行不端的婦女,那麼,我雖不能說她哺育的孩子會沾染上她的惡習,但是我要說,孩子將來是要吃她遺留的惡習的苦的。她既然用乳汁哺育寶寶,難道不應該熱情、溫存和耐心地照顧寶寶?難道不應該將寶寶收拾得幹幹淨淨的?如果她又放蕩又貪吃,那麼,不久以後她的乳汁就會被損壞;如果她是性情是很急躁的,或是粗心大意的,那麼,這個既不可以自衛,又不可以訴苦的可憐的孩子,將在她的擺布之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不論什麼事情,邪惡的人是絕不可以的。
保姆的選擇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她所哺養的寶寶,除了她以外,就不應當再有其他的保姆再哺養了,正如除了他現任老師以外,就不能再有其他的老師。這個習慣,在古人當中就已經是形成了規矩,古時候的人雖然不如我們能議論,但比我們更加賢明。保姆哺育女孩子以後就不會再離開她了。所以在古人的戲劇中,扮演知心人的,大多數都是奶娘,其原因就在這裏。一個孩子,陸陸續續由幾個人乳養,是絕對不好養的。每換一次人,他就要暗中將他們比較一番,這樣一來,往往會使孩子對管教他的人越來越不尊敬,因而也就降低了乳娘們對孩子的威信。如果有那麼一次,他認為大人也並不比小孩子更明白多少道理,那麼,年長的人就會失去威信,對他的教育也就會非常的失敗。
愛彌兒箴言:
一個寶寶,除了他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以外,就不可以再有其他的長輩了,在沒有父母的時候,就隻能以自己的奶媽和老師來為長輩了,而在這兩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可能會是多餘的,不過,這樣的承擔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在這方麵,我們隻能夠將擔負管教孩子的責任放在了奶媽和老師的身上,即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身上,在牽涉到寶寶的事情上,他們要配合得適宜和恰當,以至於將來在孩子看來,這兩個人就像是一個人似的。
自然教育的雙重作用
自然教育具有雙重作用,主要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真正的人,將人的教育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認為做人是人類的天職。主張自然人要學會自由、平等、博愛,自然人是身心和諧發展的人,不僅要體格健康,做事幹練,且要心智發達,道德高尚,能掌握好自己的命運,保持自己應有的地位,適應環境變化發展的客觀環境。我反對將一個天真善良的孩子,培養成為高居他人頭上的特權者,和有賴於特權者的專業人員,我認為“出身高貴”的寶寶特別需要自然的教育。
自然教育要求教育方法和內容,以及生活和學習環境,都必須適宜孩子們自然的身心發展。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為他們自然的發展創造條件,激發他們的自然興趣和需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多給寶寶們以真正的自由,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思維,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可以按照寶寶年齡發展的自然進程,並根據各個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以下的教育的方法和內容。
如從剛一出生到2歲第一階段的嬰兒期,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寶寶身體的養護和保健。
如第二階段的2~12歲的兒童期,教育最重要的內容和任務是發展寶寶的外部感覺器官,使寶寶獲得豐富的感覺經驗,同時要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使提供感覺器官的身體健康強壯。盧梭還在如何訓練寶寶的各種感官、發展感覺方麵提出了諸多的具體而有益的見解。
第三階段的12~15歲的青少年期,此時寶寶的身體已變得強壯,感官也已經發展完善,並且有了較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寶寶的求知動力,此時寶寶應當學習文化知識,但是對所學的文化知識必須進行嚴格的篩選,即要學習有益於寶寶幸福的知識,又要學習他們真正實際有用處的,並且要保證這些知識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能夠理解的知識。
第四階段的15歲的青年期,這是個“熱情和暴風雨的時期”,必須施以道德上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其善良的感情、判斷和意誌的能力,其核心是愛一切人,弘揚博愛的精神。而這種培養不能隻是依賴於說教的方式,而是要通過對社會的觀察和體會來實現。通過一係列的自然教育,到12歲時就成為身體健壯,感情豐富,能夠勞動,心智發達,富有愛心的自然人。
大自然的造物主創造的世界萬物,原本是美好的,但是這一切到了人類的手裏,就全部都變壞了。人們不願意看到事物本自天成的形態,甚至對人也是如此。於是,人們將一切事物的本來麵目都打亂,將原本自然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加工和改造。從本源上講,人類是十分願意得到教育的。一個生來就不能得到教育的人,是無法想象。世俗的偏見、欲望、慣例、社會製度以及權威都將無情地扼殺他的天性。所以,我真誠的懇求那些有先見之明的母親,要保護好這株正在生長的幼苗,為它澆水,使之免於衰敗的命運,終有一天,它將讓你收獲到喜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理趨同。
我們栽培樹木,使它生長為高大健壯的樣子,我們教育人,使他長大成材、具有修養。一個人若生來就高大強壯,那麼,他的氣力和身材,在還沒有學會使用之前,對於他們來說是沒有一點用處的;甚至那很大的氣力和高大身材,對他們一點利處都沒有,因為它們將使他人意識不到要去幫助他;於是,這樣的嬰兒便孤單的,在還沒有弄明白自己需要些什麼之前,就有可能會悲慘地死去。我們憐憫嬰兒的處境,然而,我們還不能了解,如果人類不是從做嬰兒開始的話,也許早已經是已經滅亡了。我們生來是多麼的柔弱,我們是多麼的需要力量;我們生來因為一無所有,所以,又是多麼的需要給予幫助。我們在出生的時候對於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在長大的時候需要了,會全部由教育賜與我們。
人類大致分為了自然人和社會人,自然人完全是為自己而活著,會遵循自然的法則,跟著自然的步伐給自己畫出前進的道路。會使得自己得到不斷的鍛煉,大自然將會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磨礪他們的性情,教他們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痛苦和煩惱。出牙的時候,就使他們發燒;肚子疼痛的時候,就使他們產生痙攣;咳嗽很厲害時,將會使他們喘不過氣來;多血症可能會敗壞他們的血液;各種各樣的發酵素在他們的血液中發酵,引起危險的褐色斑。在嬰兒時期,他們差不多幾乎都是在危險和疾病中度過的;還有剛一出生的寶寶有一半不到八歲就死了。通過了這些種種的考驗,孩子們便獲得了一些珍貴的力量;一到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的生命時,生命的力量就更為堅實了,這本來就是自然的法則。
那麼,又為什麼要違反它呢?由你來改變這個法則,結果將孩子給毀了,阻礙了大自然對寶寶的關心和照料所取得的成效,這一點,難道你還不明白嗎?寶寶們去室外自然地鍛煉和呼吸,可是這在人們看來卻是倍加地危險。人們不清楚,實際上,這是在分散危險。經驗告訴我們,嬌生慣養的寶寶比其他的沒有嬌生慣養的孩子死的還多一些。隻要我們不使孩子們做超過他能力的事情,則使用他們的體力與愛惜他們的體力相比,其危害還是要小一些。因此,要訓練孩子們經要得起他們將來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擊。鍛煉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風雨、季節和氣候,能夠忍受疲勞和饑渴。在身體的習慣還沒有形成以前,你可以毫無危險地使他們養成你所欣賞的習慣;可是,一旦他們有了穩固的習慣,再作任何改變的話,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難或是危險的。
一個幼小的孩子可以忍受一個大人不可以忍受的變化,因為最初他們的性情是柔和並容易引導的,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便可以形成人們給確定好的方向和類型;而成人的性情就比較執拗,隻有用暴力的方式,才可以改變其已形成的類型。所以,我們最好能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並能保證其生命和健康不遭受到任何危害時,就將他培養得十分健壯;即使有什麼危險也不必猶豫。因為,這些危險在很多時候可能與人生是分不開的,那麼,在他們一生當中,除了對其傷害最輕的時候將之拋棄外,便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個人的價值就越發的寶貴,再加上人們為了照料他,而花費的時間和種種的精力;除了失去他的小生命以以外,再加上我們對他有死亡的傷感。因此,在百般保護和嗬護孩子的時候,特別要考慮到孩子的將來。要抵抗青年時期所遇到的危害,就必須在他沒有遭遇一些禍害之前就將他武裝起來,因為,如果說在達到能夠利用生命價值的年歲之前,生命的價值也一直是在增加的話,那麼,在幼年時候使他少吃一些痛苦,而結果卻使他在達到理智的年齡時,將會遇到更多的痛苦,這個方法豈不很愚蠢嗎!難道說這就是所謂的師教?
如果母親們都能夠眷顧她們自己的孩子,並親自授乳哺育,則風氣馬上就可以自行轉變,自然的情感將會在每個人的心中振奮起來,國家的人口又將為之興旺;這是首要的一點,單單這一點就可以使這一切都融洽起來。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不良風氣毒害的最好製劑。孩子們的吵吵鬧鬧,原來人們是感到很討厭的,現在,反倒是覺得很有趣了;父親和母親更加感到他們是彼此之間的需要,他們相互間比以往更加親密了,他們的夫妻關係也更為緊密了。當家庭熱熱鬧鬧、生氣勃勃的時候,操持家務就成了婦女們最可貴的工作,就成了丈夫們最甜蜜的快樂。所以,矯正了這個無比的惡習,則其他的惡習不久就可以全部革除掉,自然不久就可以恢複常態。一旦婦女們擔負起做母親的責任,則男子立刻就可以做丈夫和做父親的責任。這些話幾乎都是多餘的!對世間的快樂已是感到很厭倦,但是絕不會再感覺到家庭給予的快樂。婦女們也已經不再擔負母親的職責了;她們將來也不會再擔負這種職責,而且也不願意擔負這種職責了。
日後,就算她們願意擔負這種職責,她們也很難擔負得起來;今天,母親不去親自授乳的風氣已經形成並在一些地區得到確立,每一位授乳的女人,也將會與她周圍的所有婦女們反對的態度進行鬥爭,因為她們將結合成一個團夥,來反對這種她們沒有做過的樣子,而且也不願意按照這個樣子來學習。但是,有時候也能看到一些天性善良的年輕婦女,在這類問題上敢於拒絕這種勢力,以及和其他女人進行叫嚷,以堅忍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賦予她們極高尚的使命。但願這樣的女人能夠擔負這樣的使命,而給自己帶來益處!根據最簡單的道理得出結論,根據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人曾經想要加以反駁的事例,我敢向這些可敬的母親們保證,保證她們將得到自己丈夫堅定不移的情感,保證她們將得到自己寶寶真誠的孝順,保證她們將得到人人的敬畏,保證她們能夠分娩順利,毫無痛苦以及沒有任何的不良後果,保證她們擁有身體的健康,精力充沛,最後,還保證她們終有一天能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自己的榜樣,看到其他的丈夫叫他們的妻子以她為榜樣。
唆使孩子們輕視他們的保姆,將保姆們當作真正的仆人來看待。當保姆授乳的期限一到,她們就將孩子給領回來,或者將保姆給辭掉;當保姆來看她哺養的寶寶時,她們就對她表示愛答不理的樣子,這樣就可謝絕保姆來看孩子了。幾年以後,孩子就再也看不到她了,再也認不得她了。這位母親以為這樣做就自己就能代替了那個保姆,以為用這種冷酷無情的辦法就可以彌補自己的過失與過錯,實際上母親想錯了,她不但不能將這個天性已經形成的孩子變成一個孝順的兒子,反而會使他學到忘恩負義的行為;正如母親教孩子,看不起用自己的乳汁哺養他的保姆一樣,她也正是在教他,日後看不起自己的生身母親。要是反反複複地空談這樣一些有益的問題不至令人喪氣的話,我是多麼想再詳細地進行一番論述,這讓我聯係到許多連想也沒有想到過的事情。你願意使每一個人都負起他們自己責任嗎?你就要從那些做母親的人開始,要她們負起自己的責任來;你這樣做所引起的變化將會使你感到驚奇。所有的這一切,興許也都是由這個最為墮落行為而產生的,整個的道德秩序都變了,大家就連天性都泯滅了,家裏也沒有那種活潑的氣氛了,一個新家庭的動人的情景就再也不能係住丈夫的心了,也不受他人的尊重了;人們看不到孩子,也就不那麼尊敬孩子的母親了,在家裏再也不能住下去了,生活中的習慣也不能增添血緣關係了;最後形成了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的,大家幾乎都不認識了,還怎麼相親相愛呢?每個人都隻顧他自己。當家庭變成了一個無情無義的地方,那就需要到別的地方去尋求快樂了。
當一位婦女不是不給自己的孩子以母親的關心,而是過於對孩子關心的時候,她也就相當於是從一條相反的道路上脫離了自然。這個時候,她將自己的孩子造成為了她自己的偶像,她為了防止孩子感覺到嬌弱,卻把孩子養得越來越嬌弱,她希望他不遭受一切自然法則的侵害與危害,於是使他遠離種種的磨難和痛苦,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她在一時之間,使他少受了一些折磨,卻在遙遠的未來將那麼多的危險和災難,都積累在了他的身上,沒有想到這樣謹小慎微的做法,將是如此的殘酷,它將使幼小嬌弱的寶寶繼續延長生命,到成人時經受不住種種的勞苦,有一則寓言說,太提斯為了使她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刀槍不入的人,便把他浸入到了冥河的水裏。這個寓言很好,寓意也很清晰。可是我所說的那些殘酷的母親,她們的作法卻完全不同,由於她們使孩子們沉浸在了溫柔舒適的生活裏,所以實際是在給他們準備苦難,當他們長大以後再送給他們;就好比她們將他們身上的毛孔打開,讓各種各樣的疾病來侵襲,使他們在長大的時候,成為這些疾病的犧牲品。
愛彌兒箴言:
母不母,則子不子,這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沒有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則另外的一方,也將不會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孩子知道了應該愛自己的母親,才會去愛。如果血親之情得不到習慣的照料和加強,它在最初的幾年裏便會消失殆盡,孩子的心可以說在他還沒有出世以前就已經死了。在這裏,我們便在開頭的幾步,就開始脫離了自然。
孩子和他的教師
一個做父親的,當他生養了寶寶的時候,還隻不過是完成了一個做父親任務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都不到。他對人類具有生育人的義務;他對社會又具有培養人的義務;他對國家具有造就公民的義務。凡是具有這三重債務而不去償還的人,就是有罪的,要是他隻去償付一半的話,也許他的罪過還要更大一些。不能找借口或以貧困、工作等而免除親自去教養寶寶的責任。朋友們請你們相信我的這一番話。
凡是具有深情厚愛之心的人,如果他忽視了這些如此神聖的職責,我將可以向他預言,他將會因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流下許多辛酸的眼淚,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從哭泣中得到什麼安慰。有個家庭中非常忙碌的父親,他是個有錢的人,據他說,他是不得已才放棄了管教自己的孩子的,他采取了什麼的做法呢?他的做法是,拿錢去雇一個保姆來替自己完成他所擔負的責任。滿身銅臭的人,你以為用錢就可以給你的兒子找到一個很好的父親嗎?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你給自己的孩子雇來的這個人,甚至不可以說是一位教師,他隻是一個奴仆。他不久就要將你的兒子培養成為了第二代奴仆。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哪些品質呢?人們對這個問題是討論過了許多的。我所要求的首要的一個品質就包含其他的許多的品質,首先他絕不以做一個可以出賣自己的人。有些職業看起來是非常的體麵和高尚,以至於有的人,為了金錢就去選擇和從事了這樣的職業,因為他的初衷是為了金錢,所以,就不可以判定他是配這個職業的,那麼,他在這個職業裏,也很可能是難以賺到什麼錢,如軍人們所從事的,就屬於這樣性質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也屬於這樣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