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舌頭如利刃,傷人甚刀槍(1)(1 / 3)

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兒,起源多在口無遮攔上。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舌頭是天底下最具威力的武器,它可以打動別人,使你路路暢通;也可以傷害他人,給你增添阻礙。會說話並不是挾口舌之利使對方啞口無言,與人交流的大原則,應該是多交朋友少樹敵,不傷他人,就是保護自己。

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兒,起源多在口無遮攔上,所以學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聰明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是從不會把話說死、說絕,說得對方臉上無光的。

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並不見得個個都會說話。俗話說: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難磨一張嘴。可見學會說話比學其他技藝都難。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讓人渾身舒服,忍不住會同意他的說法;有的人說起話來像是一柄利刃,專捅別人的短處和痛處;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

話說得好,小則可以安樂,大則可以興國;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辱國。

三國名將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匹馬斬顏良,偏師擒於禁,擂鼓三通斬蔡陽,"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耳",自以為"威震華夏"、"天下無敵"。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上將",關羽居首。可關羽聽說黃忠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就大為惱火:"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關羽駐守荊州期間,孫權派諸葛瑾到他那裏,替孫權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求結兩家之好","並力破曹",這本來是件好事。以婚姻關係維係補充政治聯盟,曆史上多有先例。但是,關羽竟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又何必如此出口傷人?試想這話傳到孫權那裏,孫權的麵子如何吃得消?又怎能不使雙方關係破裂?

關羽的傲慢和目空一切,使他的言語成為利刃,深深刺傷了每一位願與他交好的人,這也為他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他最終落了個失荊州,走麥城,人頭落地的下場,這不能不為我們後人所警惕。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位樵夫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他感激不盡。有一天,母熊安排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對母熊說:"你款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滿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騷臭味。"母熊雖怏怏不樂,但嘴上卻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吧。"樵夫照它的話做了。若幹年後,樵夫又遇到母熊,問:"你頭上的傷好了沒有?""斧傷痛了一陣子,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不過,那次你說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母熊回答說。

的確,沒有人能徹底忘掉別人對他的侮辱,即使那個人曾經有恩於他,或者他們曾經是好朋友,所有這一切,都無法彌補你在語言上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相聚時,有些人隻顧一時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有時一句侮辱性的語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其實有許多語言傷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隻要我們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保全別人的麵子。

沈彤在某國家機關做辦公室文員。她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可每當別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見時,她說出來的話總是很傷人,而且她的話總是直捅別人的痛處。有一次,同一部門的一個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別人都稱讚"漂亮"、"合適"。可當人家問沈彤感覺如何時,她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說實話,你的這件衣服雖然很漂亮,但穿在你身上就像給水桶包上了豔麗的布,因為你實在太胖了,而且這顏色對於你這個年紀的人顯得太嫩,根本不合適!"

這話一出口,原本興致勃勃的同事表情馬上就僵住了,而周圍大讚衣服好的人也很尷尬。因為,沈彤說的話就是大家都不願說的得罪人的"老實話"。雖然有時她也很為自己說出的話不招人喜歡而後悔,但她總是忍不住說些讓人接受不了的實話。久而久之,同事們把她排除在集體之外,有什麼活動也不願意邀請她參加。她也成了這個辦公室的"外人"。

一個聰明人在與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是從不會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可走的。例如,"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是我幾分鍾就做完了";"你跟某某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德行";等等。這樣的話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最愛惜自己的麵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然是極不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沒有人會受得了這樣無禮的話,即使他不會立即與你兵戎相見,大幹一場,也會對你懷恨在心而結怨成敵。

我們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兒,起源多在口無遮攔上,所以學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場合中,在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時,你可以先說"你的某某事做得挺好,效果、反應都不錯",然後,你再用"就是"、"但是"、"不過"等來做文章。誰都知道"但是"後麵的才是真正要說的話,但前麵的話一定要說,因為在中國它不是假話,也不是廢話,而是為營造一種和諧氣氛的客氣話。你若直來直去,對方必然會覺得你掃了他的麵子,心中大起反感。所以,拐彎抹角的話少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