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寂滅清齋(2 / 2)

悟玄子見軒轅博問的細,好奇道:“寂滅師弟,你這般問,可是想用些酒肉?”

軒轅博忙擺手道:“非也非也,我自幼習學三家教義,早斷酒肉。”

張慎答言:“那卻好,我聞夫子曾言講:狶韋氏時,百姓始與獸爭。有巢氏時,百姓始食肉食,食後氣血上湧,多嗔怒,多**,紛爭大起。故有巢氏教人刻木結繩,以斷爭訟。⒂我等雖是三教弟子,但也都是劍仙之流,平日多習神通,若不節製,極易動怒,造孽無量。故不食酒肉者能靜心修行,也是好事。”

這張慎與軒轅博初遇之時,雖然寡言少語,似乎沉默無比。但是混熟以後,話也多了起來,更兼外冷內熱,對軒轅博多有照顧。故此軒轅博也很領這位師兄的情誼。此刻他見三位師兄都細心教導他,不以他初入師門而嫌棄。所以十分感動。舉起茶杯施禮道:“三位師兄,博⒃,多謝各位賜教。”

無嗔大和尚見軒轅博客氣,嗬嗬一笑。拍了拍他的肩頭道:“師弟不必客氣,你我以後的交情還長著呢,今日良辰吉日,又有這麼多好東西,我勸各位師弟趕緊享用,平日可沒有這種好事。”

悟玄子和張慎哈哈一笑。拉著軒轅博開始受用桌案上的美味珍饈。並取瓊漿香茶為飲,師兄弟四人,邊吃邊聊,極為熱鬧。此刻大殿之中,三位堂主與眾多弟子也早就紛紛就席,共慶良宵。一開始還在殿中歡樂,後來明月高升之後,大眾遷宴於殿外,共賞明月,以樂天然。

軒轅博看著天空明月,心中默默地念著:“母親,父親,孩兒不孝,不能承順父母,不能光耀門楣,但是現在終於有了機會,孩兒定要學成神通,早日下山,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注釋:

⑴此偈語貫穿大小乘,在《大般涅槃經》中也有記載。

⑵清涼寂滅是真常,智慧超脫不老方:清涼寂滅都有涅槃,不生不滅的意思,真常也是說佛的本來麵目。

⑶輪轉停歇得大樂,無餘實相第一王:輪轉停歇的意思,《中論》中雲: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大樂即是清淨之樂,佛境界之樂。無餘是無餘涅槃的意思,實相是指諸法實相。《中論》以“諸法實相”為涅槃,是為無餘涅槃。第一王,是說如此境界,才是眾生的最高境界,第一王者,也是佛的境界。

⑷獅仙糖:古代一種糖,做法是將糖熬化,注入木印,涼後成為花果或騎獅仙人的形狀。

⑸鴛鴦錠:一種古代甜食。現在部分地區也有一種鴛鴦錠子,為一種糖心餅,形狀長方形,上麵的花紋是一對鴛鴦。

⑹玄酒:玄酒就是水,古代宴會或請賓客的時候,用來祭祀用。因為水無味,素雅,可以匹配天地質樸之德。《禮記》雲:“玄酒明水之尚,貴五味之本也。”孔穎達疏:“玄酒,謂水也。以其色黑,謂之玄。而太古無酒,此水當酒所用,故謂之玄酒。”

⑺食祭:古禮,飲食前以少量酒食祭獻先代。或最初耕植五穀,置辦飲食者。是為了培養報恩之心。

⑻《佛醫經》:古代佛經,為三國時代,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⑼《受十善戒經》:古代佛經,後漢時期翻譯的經典,失譯人名。

⑽正一道祖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公元307-313年間,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移居江西龍虎山,開“正一宗壇”,尊張道陵為“正一天師”。

⑾五鬥米:五鬥米教就是天師道,入道需要交五鬥米,故稱“五鬥米教”。

⑿《太上經戒》:收集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是早期天師道戒律,有禁殺禁酒禁食肉等。

⒀戒勿食含血之物:是《老子想爾注》中的原文,在《太上經戒》中收集。

⒁君子遠庖廚: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⒂狶韋氏,有巢氏等事跡:皆上古之事,本文第一章有上古十紀年譜,可以查閱。典出《曆代神仙通鑒》。

⒃博是軒轅博的名字,古人一般自稱名字,不加姓。但是此處嚴格的來說,軒轅博已經有了法名和字了,應該自稱“寂滅”才符合情況。但是此處仍然自稱名,一是沒熟悉的改過口來,二是真情流露。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