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百草綱目(2 / 2)

所以淩峰準備去“賣唱”賺錢,然後再買一枚突破淬體境的丹藥,等突破到武者境以後再去黑楓林曆練。

至於做吉他,這對於淩峰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他以前也自己做過純手工吉他。

過了一會小紅懷裏抱著一片厚4毫米的雲鈴木,和兩片厚度為2毫米和3毫米的鐵木。

他準備用雲鈴木做吉他的麵板,而那兩片厚度不一的鐵木,他準備把它們分別作為吉他的側板和背板。

最後他又讓小紅給他找長600毫米、寬80毫米、高20毫米的桃心木作為吉他的琴頭、琴橋、以及琴踵。

因為雲鈴木木質較軟細膩,韌性較強,可以防止麵板變形,破裂。鐵木材質較硬,能夠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而桃心木硬度較大,不易折斷和損傷作為琴頭、琴橋、琴踵是最適合不過的。

等小紅把一應材料都給準備妥當之後,淩峰穿起便裝進入了木匠的角色,做起了手工吉他。

淩峰要製作的古典吉他,音箱長489毫米,上寬280毫米,下寬370毫米,琴頸長500毫米。根據這個規格,配件的尺寸也是固定的。

首先淩峰將雲鈴木裁切為兩張對稱的木板拚接使用,這可以增加麵板的支撐力,也增強麵板對聲音的震動,給吉他完美的音質和較大的音量。

其次淩峰便開始製作音孔,音孔是麵板中央的圓孔,起到發音的作用。音孔飾圈是貼在音孔外圍的一個裝飾物。音孔飾圈一般向生產廠家定做。

可是這裏是聖武大陸,這裏沒有音孔飾圈的生產廠家,所以淩峰必須自己動手,幸運的是淩峰因為喜愛音樂,所以他以前做過全手工吉他,也會做音孔飾圈,他利用小紅找來的銅片做了一個音孔飾圈。

鑲嵌音孔飾圈,就要確定它的位置。先找到麵板的中線,就是麵板的拚接縫,由麵板上端開始計算,中線的152毫米處,是音孔的圓心。用圓規刀切一個半徑43毫米的圓,深度為1毫米,以同樣的圓心,切半徑58毫米的同心圓,兩圓形成的圓環,就是音孔飾圈的位置。接下來,鏟深1毫米的槽,把音孔飾圈裝上去了。

然後淩峰又開始做起吉他的音梁,淩峰製作的吉他共有15根音梁,橫梁4根、扇梁9根、補強條2根。橫梁長300毫米,寬7毫米,高5毫米;扇梁長90毫米,寬5毫米,高4毫米,補強條長80毫米,寬3.5毫米,高3毫米,按照尺寸,做成木條。

接下來,確定音梁位置。從中線的頂端開始計算,在中線的60毫米、90毫米和120毫米處畫與中線垂直的橫線,這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根橫梁的位置,中線的210毫米處,畫一條與中線呈80度角的直線,這是第四根橫梁的位置。

扇梁是以中線呈對稱狀分布,首先,在第三根橫梁下方15毫米處畫一個點,這個點以下的中線,就是中間扇梁的位置,然後在中線的頂點處,以中線為基準線,向左側開45度角,將其平分成4等份,第四根橫梁下方的角邊線,就是左側幾根扇梁的位置,並且,它們的頂部也要距第三根橫梁15毫米。右側扇梁的確定方法與左側相同。

補強條處於麵板的最下方,在中線距下端點25毫米處做一個標記,然後,以中線為基準線,向左開75度角,畫一條直線,這是左側補強條的位置,右側補強條方法與它相同。

之後按照橫梁、扇梁和補強條的順序,進行粘貼。

粘貼後,放置2-3小時,等膠幹了,要對音梁進行調整。

先將音梁上邊緣,修整成弧形,在音梁兩端,做出彈性斜角,彈性斜角為15度,斜麵頂點距橫梁邊25毫米。

音梁粘好後,要調試音量,用手指敲打木板,聽敲打聲,聽到的聲音發悶,要減小音梁厚度,並增加彈性斜角頂點到橫梁邊的距離,直到敲打聲變得清脆,有較強的穿透性,麵板的製作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