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銷售中80%的業績都是靠耳朵來完成的(2)(1 / 3)

的確如此。作為一名銷售員,如果你不給客戶說話的機會,說明你沒有重視你的客戶,也沒有給他最起碼的尊重,你更不知道他的內心在想什麼。這往往會讓客戶對你產生厭倦和排斥感,從此你就會永遠失去和這個客戶溝通的機會。

一個隻會說話,而從來不願意靜下心來聽別人說話的人,即使你所得再多,再精彩,也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你從來沒有用“聽”來了解對方,熟悉對方,從而進行心與心的溝通。這種人就算口才再好,也是枉然,被別人認為是一個無知的人。

作為一名銷售人員,你可以滔滔不絕,可以口若懸河,但是一定要給客戶說話的機會。我們常說:“聽比說更重要。”是的,耐心地聽對方說話,這不僅是一個人自身修養和素質的體現,更是對客戶的重視和尊重。

聰明的人會發現,一旦你成為說話的主角,你不但不會變得主動,反而會變得更加被動。因為你一直在唱“獨角戲”,沒有給客戶說話的機會,從而忽略了客戶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明白客戶的真實想法,我們又如何對症下藥呢?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中年人,不喜歡自己年老的父親娶來的繼母。感覺這個女人並不是真的愛自己的父親,隻是為了父親的錢才和父親結婚。他對很多人說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人也信以為真。不久,他說的話也傳到繼母的耳中,好幾次繼母都想在他麵前把事情講清楚,可是,他從來不給繼母任何解釋的機會。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就離開了原來的家,和妻子、兒子搬到城裏居住,從此再也不理那個讓他討厭的繼母了。但是繼母沒有怪他,而是一直給他打電話,讓他回老家一趟。可他總是以“太忙”為借口來推辭繼母。他的妻子也勸他,讓他去看看繼母,畢竟是陪父親走了幾十年的女人,也算得上是自己半個母親。他認為繼母讓他回去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向他要贍養費,於是就讓人捎了些錢回家。

可是他的繼母說她不需要錢,哭著求人幫忙打電話讓他回去,但是,他鐵了心,一直沒有回家。他認定繼母是纏上他了,嫌自己給的錢太少,於是從心裏更加厭惡繼母。

他決定徹底擺脫自己的繼母。所以,買房子的時候,就特意買了頂層,他認為這樣他的繼母就爬不上來了,反正她這個鄉下老嫗也不會搭電梯。

但是,有一天,他的老繼母還是找上門來了,他開門的時候,老繼母上氣不接下氣地倒在門口,看到他的一瞬間,她笑了,她拿著一張存折對他說:“孩子我對不起你,我是你的親媽,但是在你小的時候沒有盡到撫養你的義務,這存折裏有10萬塊錢,我老了,用不著,你留著給孩子讀書用吧。”說完,繼母就暈倒在地上。他趕緊把繼母送往醫院,但是一切都晚了。

後來,他聽知情的人說,這個繼母其實是他的親生母親。他以前的母親是父親的第一個老婆,因為沒有生育能力,父親就和其他的女人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出生後,那個女人就從此消失了。父親一直感覺自己對不起第二個女人。當自己的第一個老婆去世之後,父親就決定把這個女人接回來,然後和她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這個女人就是他現在所謂的“繼母”。為了不打亂兒子正常的生活,父親並沒有告訴他事情的真相,希望他能夠從母親對他的態度上悟出什麼!而他這個兒子枉費了父母的一片真心,最後也隻能帶著無限的懺悔和遺憾度過自己的餘生。

試想一下,如果他不那麼固執,如果他給繼母一個與他說話的機會,如果他肯聽繼母的哪怕一句話,他就不會為自己的人生留下如此的悔恨!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你的親人、朋友或是自己的客戶,我們都應該給他們一個說話的機會,隻有學會冷靜地對待問題,你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了解別人內心真實的想法。

在和客戶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為客戶留有說話的機會,哪怕你認為他的觀點是錯的,哪怕你認為他說得毫無道理,你也一定要等對方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專家指點

1.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想說什麼,更不知道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自然也就拿不到訂單!

2.你給別人留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也就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給客戶一次說話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次成交的機會!

讓煩躁的客戶慢慢平靜下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