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贏得友誼的十二種思想方法(1)(1 / 3)

1.爭論不會讓你贏

爭論的結果總是使人更堅信或固執於自己的觀點,所以,爭論不能讓你取勝。爭論輸了,你是輸;爭論贏了,你還是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天晚上,身在倫敦的我得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教訓。那時我正在做羅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經紀。羅斯·史密斯爵士在大戰期間曾任澳洲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在巴勒斯坦工作。歐戰取得勝利後不久,他以一個月內飛行半個世界的空前壯舉震驚了世界。為此,澳洲政府頒贈他五千美元,英皇授予他爵位。有一段時間,他是聯合王國統治下被人們談論最多的人——大英帝國的林白。有一次,我參加了為推崇他而舉行的宴會。宴席上,坐在我右邊的是一位很健談的先生,他跟大家講了一個幽默故事,最後,他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並且他還告訴大家,這句話出自《聖經》。

其實,我敢肯定他錯了,因為我非常清楚這句話的真正出處。於是,為了顯顯身手,我很多事也很讓人討厭地糾正他說:“應該是出自莎士比亞。”他臉色立刻大變道:“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不可能!那句話就是出自《聖經》,千真萬確!”

坐在我左邊的老朋友弗蘭克·葛孟是位精通莎士比亞著作的人,於是,我和羅斯·史密斯爵士都同意請教他。不料,他卻在桌下踢了我一腳,說:“戴爾,是你錯了,這位先生沒錯。這句話出自《聖經》。”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問弗蘭克·葛孟:“弗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為何卻說我錯了呢?”

“是的,當然,”他說,“親愛的戴爾,大家都是宴會上的客人,幹嗎要證明人家不對呢?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顧全他的感受呢?況且,他並沒有問你意見啊,他不需要你的指教。跟他抬杠做什麼?我們要永遠避免和人家正麵衝突。”

是啊,“永遠避免和人家正麵衝突”。雖然說這句話的人已經去世,但我卻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句話。

我想,這是我最需要的教訓,因為我一直就有喜歡和人抬杠的毛病。小時候,我經常和哥哥為各種事情抬杠;上大學後,我又選修邏輯學和辯論術,還經常參加辯論賽;再後來,我又在紐約講授“演講與辯論”;甚至想過要寫一本這方麵的書。但自從這次教訓之後,在聽過、看過、參加過也批評過上千次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天底下隻有一種方式能使你在辯論中取勝,那就是避免爭論,就像避免響尾蛇和地震一樣避免它。

爭論的結果總是使人更堅信或固執於自己的觀點,所以,爭論不能讓你取勝。爭論輸了,你是輸;爭論贏了,你還是輸。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你的爭論把對方的論點批判得體無完膚,證明他毫無價值,那又能怎樣?你也許很過癮,可是人家呢?你使他無地自容,傷了他的自尊,他必定會怨恨你的。就算人家口服了,心裏也不會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潘恩互助人壽保險公司有這樣一條鐵律:“不要爭論。”他們認為,真正的推銷精神不是爭論,人們的意見很難因為爭論而改變。

舉個例子:幾年前,有個聽過我講課的愛爾蘭人,名叫歐·亨利,他沒上過多少學,特別喜歡和人抬杠。他做過別人的汽車司機,後來由於推銷卡車失敗,便來向我求教。通過問他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就發現他的毛病出在總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就會唾沫四濺地跟人家爭辯得臉紅脖子粗。歐·亨利承認,他總會在口頭上贏得爭辯。後來他對我說:“我總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後慨歎:‘我總算整了那驢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人家一次,但我什麼都沒賣掉。”

發現歐·亨利的症結後,我知道我首先要做的不是教他怎麼說話,而是要立即訓練他的自製能力,避免隨便與人發生口角。

現在的歐·亨利已是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了。他這樣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對方說:‘什麼?懷德汽車?不好!送我都不要,我想要的是何賽的卡車。’那麼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很好,是公司裏優良的產品,業務員也呱呱叫,買他們的車絕對值。’

“這樣,他們就無話可說了。如果對方還要強調說何賽的車最好,我仍然會讚同說,是的,於是他隻有住口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因為他沒有必要在獲得我的肯定後還要說下去‘何賽的車最好’。因此,我就可以接著開始介紹懷德車的優點,而不必再談何賽的車了。

“但如果是從前聽到那樣的話,我早就氣急敗壞了。我一定會一條一條地數落何賽的不好,而我愈批評別的車不好,對方就會愈說它好;越爭辯,對方就越想買競爭對手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