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審問趙猛(2 / 2)

雖說說這些有些俗,但是那個男人又逃得過封王拜候的誘惑呢。當兵打仗,浴血沙場目的便是能夠出人頭地,如果不是為了出人頭地,犯得著為他人不要自己的性命麼。

臧霸做了徐州刺史許久,他還是覺得破對不起趙飛以及曹操的信任的。自己駐守徐州雖無大過,但是算下來也是寸功未建。當年太尉可以一眼便看重自己,勸說丞相讓封自己為刺史,自己可算是辜負了趙飛的厚望。

如今,自己斷然不能再讓趙太尉與曹丞相失望了。青州,自己勢在必得。無論袁譚反抗的多麼劇烈,自己都要不惜一切帶價拿下青州。這是對趙太尉與曹丞相對自己如此信任的回報,不容有失。

此事,青州治所臨淄縣,袁譚現在正一臉頹廢的坐在主坐之上。自己的情況自己最清楚,此次自己怕是真的在劫難逃了。

以前隻有徐州臧霸,袁譚或許不需要防守的太過辛苦。可是現在,曹軍三路大軍朝自己逼來,如今自己真是已經窮途末路了。如今還能怎麼辦,要麼城破人亡,要麼棄城投降。

棄城投降顯然不是什麼好辦法,以曹軍對袁軍的仇恨度,縱然是自己棄城投降,曹軍也不會放過自己的。如今自己隻能拚死一戰,出了此法,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

如果曹軍尚未攻克冀州,自己還能夠朝著冀州方向撤退。縱然冀州是袁尚的地盤,而且倆人曾經還交戰過。但是倆人畢竟還是親兄弟,袁尚不會要自己的性命的。畢竟,沒了青州的地盤,自己便沒有了與袁尚爭霸的能力。

此時袁譚後悔了,如果他與袁尚倆人精誠合作的話,自己或許不需要麵對如此絕境。可是現在後悔早已經晚了,曹軍已經攻克了冀州,袁尚堅持的時間比自己預期的要短很多。

自己先行收到曹軍的攻擊,但是袁尚的冀州卻最先淪陷,這真是一個無奈的事實。袁譚真的不想送命,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如今自己已經退無可退,唯一的一條退路怕是也隻能走水路,下海。

不過下海與送死無疑,廣闊無垠的大海蘊藏著無限的危險。而且,就算是真的借水路走,自己顯然也沒有船隻。

就在袁譚發愁的時候,一個噩耗傳到了他的耳朵。如今,自己想走都走不了了。自從冀州被曹軍攻克以後,袁譚麾下的將士便開始軍心浮動,而今問題終於來了。

袁譚已經窮途末路,這讓不少人都心生異樣的想法。畢竟,他們與袁譚不一樣。曹氏與袁氏有仇,但是這不證明他們這些袁氏將領也與曹軍憂愁。袁譚沒有投靠曹軍的可能,但是他們有。

冀州袁尚麾下將領給青州的將領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隻要眾人肯投降歸順曹軍,那曹軍非但不會殘殺俘虜,甚至還會讓他們官複原職。

雖然曹軍並未讓他們繼續任職,但是曹軍都會為其選擇一個相差無幾的職位。雖然工作地點變了,但是權利顯然並未發生什麼變化。

起初,趙飛對曹操這種用人方法感到無奈。但是後來趙飛還是理解了曹操,畢竟曹操的這個做法確實明智。

像這些郡守縣丞,縱然他們不是心中有溝壑的頂尖人才,但是他們也算得上是下層人才。他們能夠治理一郡一縣證明他們有才幹,既然是有才幹的人,曹軍自然都是都會秉著寧殺錯不放過的宗旨。

之所以沒有讓他們官複原職,是因為曹操想看一看,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才幹。隻有將一個陌生的地方打理的井井有條,這才證明此人確實有能力。如果不行的話,曹軍顯然也不是一個養閑人的地方。

曹軍的這種用人方式誘惑了不少袁譚麾下的將領,如今出了袁譚所在的臨淄縣城之外,青州大部分的袁軍將士已經棄城投降了。

而臧霸顯然沒有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他趁著這段真空期,迅速便占領了青州大半地盤。如今,臧霸率領近萬將士已經逼近臨淄城了,怕是用不了幾天,臧霸大軍便會兵臨城下。

得知這個消息,袁譚無奈的癱坐在了主坐之上。他想不到,在如此緊要的時刻,自己最賴以信任的將領居然紛紛背叛了自己,投降了曹軍。

對此,袁譚生出了一絲挫敗感。麵對臧霸那無休止的攻擊,自己都能挺住,可是,自己最終卻敗在了無恥小人的背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