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元惠宗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端坐在朝堂正中的象征無上權威的龍椅上。這是蒙古人的榮耀,而作為強大的蒙古人種最偉大的成吉思汗黃金血脈繼承人,坐在這張龍椅上統治這個碩大的帝國實在是順應天意,而作為天子,享受這個國家的財富和女人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元惠宗這樣想到。而想起**的那些妖精們元惠宗竟興奮得有些顫抖。看了看朝堂下的眾大臣,百般聊賴。便朝站在旁邊的司禮太監悄悄使了個眼色。司禮太監見狀上前一步,俯視著堂下眾大臣說道:
“各位大人,今日上朝時候也不短了,陛下已疲乏,有事起奏,無事的話咱就退朝吧。”
堂下眾臣麵麵相覷,正要謝恩告退忽聽一人道:
“陛下,臣有本奏。”
“嗯?”元惠宗有些惱怒,想看看是誰那麼不長眼。便抬頭對上那人的目光。
“哦,原來是丞相啊。”元惠宗心裏輕哼一聲,微微端坐,“不知丞相有何事要奏啊?”
“陛下,”大元丞相蔑裏乞氏脫脫走到堂下。“近年來黃河大堤因年久失修屢屢決口,黃河兩岸已成水國大澤,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而前幾日黃河來訊再次決堤,此次水患實乃百年難遇,比之以前更為猛烈。所以臣請陛下下旨修治黃河治理水患,順便與百官共同商討解決之法。”
“什麼?黃河又發水了?!”元惠宗暗自叫苦,這又得少收多少賦稅啊。
“那丞相以為該如何治理呢?”元惠宗問道。
“陛下,臣舉薦一人,若著此人治理水患必馬到功成。”脫脫回道。
“哦?”元惠帝來了興致,“丞相所薦何人啊?”
“陛下,此人為漕運使賈魯,此人自幼熟讀經書,謀略過人,對水利一事也是精通。曾為東平路儒學教授,曆任憲史、行省掾等吏職,升為潞城縣尹。至正年間,起用為太醫院都事。曾與臣共修遼、金、宋三史,召賈魯為《宋史》撰修官。修成後,他出任燕南山東道宣撫使的幕僚。並於至正四年、八年、九年與臣共修黃河,上治河二策,是為大才!”
“陛下不可!”
“嗯?”元惠宗有些詫異,自己還沒說話呢就有人跳出來反對?隨即目光一轉看向那人,原來是工部尚書成遵後麵還跟著大司農禿魯。
“陛下,臣以為水患不必治理,這水患嘛,俗話說水往低處走,隻要順其自然就好。況且治理黃河工程浩大,必將耗費銀錢無數還不知何時能好,實乃勞民傷財之舉啊。”成尊道。
“是啊陛下,再說那黃河兩岸民風不古,萬一當地草匪強盜勾結民夫鬧出事端,豈不自尋煩惱?”大司農禿魯也附和道。
“這...”元惠帝有些猶豫了,尤其在聽到那句“耗費銀錢無數”。開什麼玩笑,他可是一向把國庫當自己錢包的。
“混賬!”脫脫怒極,他想不到朝堂之上竟然還有這種庸碌之輩,而且還是當朝大員,當下嗬斥。“陛下,若不修河堤則水患來來去去沒個盡頭,不但耗費災款且受災之地必無稅賦可收,想那中原富庶之地如此一來少了多少銀錢?”脫脫也知道這皇帝是個什麼德行,當下引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