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永遠的懷念(1 / 2)

晚上,為它照明的火炬和焰火,耀亮了半個北美大陸。

葬禮車載著林肯的遺體回到伊利諾伊州,大群民眾夾道致哀。車子本身包著皺綢,火車頭也和拉靈車的馬一樣,罩上一塊點綴著銀星的大黑毯。

火車慢騰騰地向北走,鐵軌兩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表情越來越悲哀。

火車到費城車站以前,先通過數英裏密實的人牆,駛入市區。成千上萬的人擠在街上。哀悼者的隊伍由獨立廳向外延伸了三英裏長。他們一寸一寸向前挪動了十個鍾頭,隻為了瞻仰林肯的遺容一秒鍾。星期六半夜,廳門關了,哀悼者不肯離開,整夜留在原地,到了星期日淩晨三點,人潮更密了,甚至有些小夥子以十元出售他們所排到的位子。

士兵和警騎盡力維持交通順暢,避免阻塞,幾百名女性暈倒,曾參加蓋茨堡戰役的榮軍奮力維持秩序,竟也累倒了。

喪禮預定在紐約舉行,事前24小時,遊覽列車日夜不停地開進城,載來該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人潮——旅社住滿了,他們擁進私人住宅,衝到公園和輪船碼頭上。

第二天,16匹由黑人駕馭的白馬,拉著靈車走上百老彙,傷心的女人,沿路拋花朵。後麵傳來“嘩嘩嘩”的聲音——那是16萬送葬者手拿搖擺的旗幟,上麵寫著“啊,遺憾,亞伯拉罕——遺憾”……“安靜,要知道我是上帝”等名句。

50萬群眾互相扭打踐踏,想參觀長長的遊行隊伍。麵向百老彙的二樓窗口,每一個座位要40美元租金,窗子都拿下來,以便盡量容納觀禮的人。

唱詩班穿著白色長袍站在街角唱聖詩,樂隊邊走邊奏哀歌,100門大炮每隔一分鍾就在城市上空回響一次。

群眾在紐約市政廳的棺架邊啜泣,很多人跟死者說話,有人想去摸他的麵孔,有一個女人趁衛兵不注意的時候低頭吻遺體。

星期二中午,當棺材合上以後,成千上萬未能瞻仰遺容的人匆匆趕車西行,前往靈車將要逗留的另外幾個地點。靈車未到春田鎮以前,始終被喪鍾和禮炮包圍,白天通過長春藤和花朵做成的拱門,經過孩子們揮舞旗幟的山坡;晚上,為它照明的火炬和焰火,耀亮了半個北美大陸。

舉國激動得發狂。曆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葬禮。到處有因過勞而崩潰的人。一位紐約青年用剃刀割斷喉管,大叫:“我要去陪亞伯拉罕·林肯。”

暗殺發生48小時後,有個委員團從春田鎮趕到華盛頓,懇求林肯太太將丈夫葬在他的家鄉。起先她嚴厲拒絕。因為她自己很清楚,她在春田鎮幾乎沒有朋友。雖然她有三個姐妹住在那兒,可是她討厭其中的兩位,又瞧不起另外一位,而且她對春田鎮那個愛說閑話的小村莊充滿輕蔑。

她對她的黑人裁縫說:“上帝!伊麗莎白,我永遠不會回春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