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聽聽商界領袖們的建議(1)(1 / 3)

23

成長,從認識自己一無所知開始

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他們的不足。

——盧梭

年輕人應該學習的第一課是認識自己的一無所知。這堂課他學得越早,越徹底,對他以後心態的平和以及生活上的成功就越有幫助。一個在父母的庇護和寵愛下長大的年輕人很難理解其他每個人在才能和學識上都與自己不相上下。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年輕人,想要追求城市生活,他很早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認識到自己的一無所知,這對一個年輕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他完全理解這一點,並在心裏承認和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他明白在很多時候他不過是個無名小卒,無論他想成為什麼,想贏得什麼,都必須通過辛勤勞動來獲得,那麼,他將來的人生就有了足夠的希望。相反,如果他自命不凡,堅持冷漠而無用的自我,在人生麵臨激烈競爭和果敢決策的當口如同行屍走肉,那麼他對這個世界一點用處也沒有,他隻有麵臨被淘汰的結果,或者屈服於被踐踏的命運。

當一個年輕人徹底地認識到自己的一無所知,認識到他在本質上幾乎沒什麼價值的時候,那麼他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根本就不關心他,沒有人會過分欽佩和尊重他,他必須照顧好自己。一封推薦信隻會獲得一次喝茶的機會,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如果他是個新手,他會發現每個人都在忙於自己的事務,沒有人會去照顧他。在他引人矚目之前,在他有所作為之前,在他能夠證明自己對這個社會有價值之前,沒有人會注意到他。沒有哪封推薦信會為他帶來這個結果,或者應該帶來這個結果。

社會不僅要求年輕人有所作為——他應該證明自己有此資格,社會還有權要求其這麼做。社會不會很在意一個人的職業,以此證明他的為人;他必須有所作為,社會才會接受他,為他騰出空間。有一位年輕人通過為某類定期專欄評論撰寫了一篇文章而給自己找到社會位置。雖然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寥寥無幾,但事實是,他寫了這麼一篇文章,而且這篇文章內容很長,並得以發表,這對他來說就達到了目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為專欄評論寫文章,盡管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認為自己有這個才能,能夠成為重要人物的人都會有所作為。一個人必須跟隨自己的心願進入社會,成為社會的積極因素或有價值的組成部分,之後他才會獲得所渴望的真正的認可。一個想要作為受益者進入社會的人是可恥的,也是不會被認可的。

膽怯的心靈、模糊的求救願望以及希望依靠某人、享受他人的勞動成果等,這些都沒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太多的年輕人都沉迷於一個夢想,夢想某個人能夠出現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幫助他們獲得自己垂涎已久的成功。他們腦海中縈繞著這樣一幅畫麵,某個樂善好施的老紳士帶著滿口袋的鈔票,領著滿滿一箱抵押票據和股票,抱著欣賞美德和才華的想法,給予或者借給他們一筆錢,他們憑借這筆錢就開始順暢地度過後麵的人生。也許,這位捐助者會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機會,他親自培養他們。又或許,由於覷覦某項神聖的職業,他們希望能夠成為某個慈善機構的受益者。

這個世界上最讓人討厭的一個現象是一個有著健康身體的年輕人,長著寬厚的肩膀、健全的骨骼和肌肉,卻雙手插在口袋裏,等著有人來幫助他。當然,也會有這種情況,哪怕是極其獨立的人可能也會接受幫助,但不同的是,他並不是渴望獲得幫助。對於一個能夠自助卻渴望他人來幫助自己實現人生計劃的人來說,這不是因為他接受了最不幸的教育,就是因為他骨子裏挾帶著某種卑鄙的因素,這種因素足以讓他心驚膽戰。但是也不要造成誤解,沒有必要反複灌輸這種獨立的自豪感,因為這會讓人變得非常敏感,連朋友善意的調解和捐助也會排斥,或者寧願付諸於鋌而走險的方法,也不承受一點債務。關鍵是要宣揚年輕人熱愛獨立,勇於承擔義務,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自立自強源於自由與自尊,任何一位年輕人如果放棄後兩樣,都是怯懦的表現,既不值得幫助,也沒有能力好好利用別人為他提供的幫助。一位有誌氣的年輕人隻會把幫助視為一種緊急需要,一種擺脫貧困的主要途徑。

因此,當一位年輕人確定並完全意識到自己一無所知;這個世界並不關心他的任何事情;他隻有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才能成功;他隻有自我約束,掌握謀生手段和堅持生活的目標時,才會不以犧牲自尊和自由的前提接受幫助,才會以正確的姿態開始自己的人生。當一位年輕人意識到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與身邊那些精明強悍和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攜手作戰和共同競爭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工作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