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像政治家一樣抉擇(1)(1 / 3)

1

釋放潛藏於心的精神力量

天才與常人之間的區別究竟表現在哪?在實際生活中?在科學研究的成果上?在不斷往來的信件裏?在能表現出人類靈魂的每種想法和每次行動中?他們之間的區別來源於一種存在於人頭腦中極為重要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財富,是活力的源泉。擁有這種力量的人會閃現出炫目的光芒,因為它能打破限製,超越現實,讓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也因此,人們會覺得他們身上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力量。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力量,這樣讓人熱血沸騰的情懷,鼓舞著人們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一切發明、創新、遠見皆源於此,最後,這些精神力量完全轉化為人類的思想和行動。

——E.P.惠普爾

成功的諸多因素總是相互關聯在一起的,你很難把它們單獨分隔開來,並且找出它們是從哪兒開始又是打哪兒結束的。成功不僅需要魄力,還需要許多其他的優秀品質。在這裏我們要說的是屬於人自身性格中的一種精神力量。美國的先驅們正是憑借這種精神的力量擺脫了英國人的枷鎖,孕育了偉大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

1775年,《獨立宣言》主要執筆者之一的帕特裏克·亨利在他那場激情四射的演講中說道:“我們已經為著那高尚的目標奮鬥了很久,此時選擇放棄將是世間最卑劣的做法。不!我們永遠也不會放棄!除非得到原本就應屬於我們的輝煌榮耀和幸福生活,否則我們決不罷手,因此我們必須戰鬥。我再重複一次,先生們,我們必須戰鬥!上帝已經發出了戰鬥的命令,讓我們立刻武裝起來,此時此刻任何偽裝都是徒勞。紳士們在哭叫:和平,和平!但現實中根本就沒有和平可言。戰爭已經開始!從北麵刮過來的狂風已經為我們傳來了戰鬥的炮火聲。我們的同胞們已經開始勇敢地戰鬥了,為什麼我們還要悠閑地站在這裏?這是紳士們應該有的行為嗎?生活是如此美妙,和平是如此甜蜜,但是,如果它們要用戴上枷鎖和被人奴役的代價來換取,你還會有這樣的感覺嗎?絕沒有!萬能的上帝呀!我不知道別人會做何選擇,然而對於我來說,要麼給我自由,要麼讓我有尊嚴地死去。”

有這樣一個關於精神力量的經典案例,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下:

一位原本野心勃勃的英國年輕人繼承了一筆巨大的不動產,這讓他一下子喪失了奮鬥的目標,從此變得委靡不振。巨大的遺產束縛了他發展的空間,甚至讓他走向毀滅。若幹年後,當他花光最後一筆財產的時候,所要麵對的不光是貧窮,還有一個已經失掉了靈魂的軀殼。

終於有一天,他從深深的絕望中省悟過來,衝出自己的房間,下定決心要到遠方重新找回自己。他來到高處,俯視曾經屬於自己的房子,他的腳步停了下來,環顧四周的美景後,他坐在地上開始反思。

盡管前途渺茫,困難重重,他還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曾經揮霍掉的東西取回來。他打算立刻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以邁出自己的第一步。那時運煤是一件苦差事,當地人都不肯做,他輕易地就找到了一份把煤運到地窖裏的工作。此外,其他卑微的工作他也不嫌棄,隻要有機會就去做。一天又一天,一步又一步,他的事業從無到有,逐漸興旺發達起來,最後他終於成功了,早年被揮霍掉的房產重歸他的名下。

這些事實重申了一個很普通的道理:精神的力量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

或許精神力量對每個人的作用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它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雖然精神不是一個器官,但它能支配器官。它比知識或人的意願更有威力,因為它是一切的主宰。沒有精神力量的鼓勵,人就會意誌消沉、身心俱疲。所以作為成功的第一要素,精神力量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龐培在羅馬的時候,朋友們曾勸他,憑借他當時的聲望和地位根本不需要到狂風暴雨的大海上冒生命危險,然而龐培那高傲的自尊心卻不允許他這樣做。他拋棄了一切權力,堅定地回答道:“對於我來說,活著並不是必須要做的事,而出海則是必須要做的。”

偉大的英國演說家理查德·布林斯雷·謝裏頓第一次在國會進行演講就慘遭滑鐵盧。人們的嘲笑聲在羞辱他的同時也激發了他血液中貴族的驕傲因子,謝裏頓痛定思痛,暗下決心:“今日我所失去的,他日必定要加倍找回。”

事實上他真的做到了。在強大精神力量的鞭策下,謝裏頓的潛能被激發出來,登上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其成就之高,鮮有能與之相提並論者。在精神力量的驅動下,當年曾被小學校長稱為“蠢蛋”的人居然變成了一個以善辯著稱的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