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太監宗愛也太不像話了,兩年之內整死了三個皇帝,群臣們也受不了了。拓跋餘死後,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擁立太武帝長孫,拓跋晃的長子拓跋濬為帝。13歲的拓跋濬即位後,立即滅了宗愛、賈周等三族,結果內部鬥爭更加激烈了,處死的大臣越來越多,謀權奪位的叛亂也越來越多。
終於,殺人如麻的拓跋濬年僅26歲就病逝於平城,廟號高宗,諡號文成帝。文成帝長子拓跋弘即位,轉運公主就是拓跋弘的親妹妹。拓跋弘即位時不過11歲,當時北魏一直效仿漢武帝子貴母死的製度,結果因為文成帝晚年信佛(26歲),立了拓跋弘為太子,殺了太子生母李夫人,卻沒忍心殺其養母馮皇後。結果,拓跋弘一登基,朝政大權自然就落入了其養母馮氏手中。
馮氏淑儀,卻是個鮮卑化的漢人,其祖父馮弘就是鼎鼎有名的北燕亡國君昭成帝。馮太後一掌權,結果就是:西晉之後,亂如牛毛的中國北方,腥風血雨打了135年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才被鮮卑貴族建立的魏國統一了不到30年,國家大權突然就旁落到了一個漢人手中。而馮太後呢,一上位,就開始著手整個鮮卑族的漢化。
盡管漢化確實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你讓那些一代代打下魏國江山的鮮卑貴族如何能夠接受這個過程啊!所以,其中的爭鬥可想而知。
當然,這個14歲就當了中宮皇後(她丈夫文成帝即位時才13歲)的馮淑儀,23歲又直接成了皇太後,大權在握。雖然她篤信佛法,但是23歲的年紀,又處在最高權力爭鬥的核心層中,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亦或是形勢上的需要,總之她提拔了許多有能耐的麵首,也把許多關係著她漢化政策的權臣發展成了麵首。
結果就是14歲開始親政的拓跋弘,自然成了鮮卑貴族的代言人。結果就是,一心推行漢化政策的馮太後直接立了5歲的孫子拓跋宏為帝。此時18歲的老爹拓跋弘,成了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拓跋弘當了太上皇還不消停,今兒打獵,明兒閱兵的。結果,有年夏天,他突然就死在了皇宮的永安殿裏,年僅23歲。諡曰獻文皇帝,廟號顯祖。獻文皇帝的親妹妹轉運公主,就是在這麼個大背景下,削發出家的。而永泰公主又何嚐不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削發出家的?隻不過,之前是轉運公主的嫡母馮太後專權,現在是永泰公主的嫡母胡太後親政。
轉運公主的父親是13歲登基,26歲病逝的文成帝。永泰公主的父親是16歲登基,33歲病逝的宣武帝。轉運公主的親哥哥是11歲登基,14歲親政,18歲當上太上皇,23歲就離奇死於宮中的獻文帝。而永泰公主的親哥哥是5歲開始登基,14歲,即現在才開始親政的孝明帝。
所以,當永泰公主一出現在這轉運亭邊時,風柔弱二話不說,立即托著王道一又往那亭外挪去。因為,永泰公主出家,就是她護送的。她太了解這段曆史和永泰公主出家的情由了。
這真是:胡化漢化,君臣互殺。文(成)帝(宣)武帝,公主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