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激起並滿足對方的需求,你就會左右逢源(1 / 1)

美國獨立戰爭時有一個著名的高級將領叫伊德·喬治,在戰爭結束後他依舊雄踞高位。於是有人問他:“很多戰時的領袖現在都退休了,你為什麼還能身居高位呢?”

喬治回答說:“如果希望保持官居高位,那麼就應該學會釣魚。釣魚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從魚兒的願望出發,放對了魚餌,魚兒才會上鉤,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不同的魚要使用不同的釣餌,如果你一廂情願,長期使用一種魚餌去釣不同的魚,你一定是會勞而無功的。”

這是從釣魚中所悟出的人際交往的原則,是經驗之談,也是深刻領悟人性心理所得出的智慧的總結。

卡耐基說:“每一年的夏天,我都去梅恩釣魚。以我自己來說,我喜歡吃楊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由於若幹特殊的理由,水裏的魚愛吃小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它們所需求的。我不以楊梅或奶油作引子,而是在魚鉤上扣上一條小蟲或是一隻蚱蜢,放下水裏,向魚兒說:‘你要吃那個嗎?’”

釣魚的道理誰都應該懂。可是如果你希望擁有完美的交際,為什麼不采用卡耐基的方法去“釣”一個個的人呢?

卡耐基還說,世界上唯一能夠影響對方的方法,就是時刻關心對方的需求,並且還要想方設法滿足對方的這種需求。

有一次,艾默遜和他的兒子,要把一頭小牛趕進牛棚裏去,可是父子倆都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他們隻想到自己所需求的,沒有想到那頭小牛所需求的。

艾默遜在後麵推,兒子在前麵拉。可是那頭小牛也跟他們父子一樣,也隻想自己所想要的,所以發起了牛脾氣,拒絕離開草地。

這種情形被旁邊的一個愛爾蘭女傭看到了。這個女傭不會寫書,也不會做文章,可是至少在這次,她懂得牲口的感受和習性,她想到了這頭小牛所需求的。

這個女傭人把自己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裏,讓小牛吮吸拇指,用很溫和的方法把這頭倔強的小牛引進了牛棚裏。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過這樣的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並滿足對方的需求。

這話實在是再簡單、再淺顯不過了,任何人都應該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時間都忽略了它,就像艾默遜和他的兒子牽小牛進牛棚一樣。

道理都是最淺顯而明白的,任何人都能夠獲得這種技巧。可是這種“隻想自己”的習慣卻是很不容易改變,因為你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你所有的舉動、出發點都是為了你自己,都是因為你需求些什麼。

一旦你思考問題的角度變成別人的需求,你會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所得到的也會更多。

人們去買一樣東西,是因為它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假如有個推銷員,他的服務和貨物,確實能夠幫助人們解決一個問題,他不必喋喋不休地向對方推銷,對方就會買他的東西。

所以歐弗斯基德教授說:“先激起對方某種迫切的需求,若能做到這點就可左右逢源,否則到處碰壁。”

怎樣才能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麼呢?當然就是溝通,對在溝通中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我們就比較容易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撥開這些障礙所散播的迷霧,我們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是我們並不清楚對方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就容易使問題複雜化。

激起並滿足對方的需求,其實並不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尊重的需求。自尊心自幼即有,一旦受到傷害,便會痛苦不已。如果受到尊重,則會感到欣慰和滿足。

(2)自主和表現的需求。人人都希望按自己的思想和意誌辦事,這就是自主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於是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可觀的勞動成果,使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

(3)愛好和感情的需求。人都有各自的愛好,你應盡可能為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提供方便,這樣會使對方得到最大的滿足。

(4)交往和社交的需求。社會是人生活樂趣的源泉之一,不要忽略了這點。

(5)宣泄的需求。人逢不快或心情鬱悶時,總想找人訴說一番一吐為快。如果你能充當這個角色,那麼就不要錯過。

在這裏要強調的是,需求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缺乏某種東西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既是一種主觀意識,也是一種客觀需要的反映。其中包括人的生理需要和人的社會需要——即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兩個方麵。需求是人的積極性的基礎和根源,滿足了對方的需求,就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