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宗教問題(2 / 2)

兩個人寒喧了幾句之後,湯若望便盛情邀請小開到自己的工作室裏去詳談,來到了湯若望的工作室,小開也不推辭,在正位坐下,湯若望直接了當的道:“剛才在進教堂的時候,聽到皇上在和侍衛們講創世紀的故事,看來皇上對《聖經》似乎非常熟悉?”

小開笑了一笑,道:“神父,朕雖然看過《聖經》但卻並沒有接受洗禮入教的打算。”

湯若望也沒有想到他這麼快就一口拒絕,雖然在明朝勸人信教接受洗充被拒絕是常有的事情,傳教士們早己經習慣了,但這一次湯若望還是感覺十分失望。

看到湯若望一臉掩藏不住失望的祥子,小開也不禁有些好笑,這家夥又是個直腸子的人,便道:“神父,請你不要誤會,朕雖然沒有接受洗禮的打算,但並不表示朕對天主教和教皇陛下就不尊敬,隻要是在朝廷法令允許的情況下,朕可以為神父傳播上帝的福音創造一切的有利條件。”

湯若望聽了,也不由精神一振,這到也是一個不錯的條件,通過學習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經曆來看,湯若望總結了兩點,天主教想要在中國取得大的發展,一定要得到朝廷的允許,至少不能反對。有不少時候,湯若望都不得不感歎,東方人實在是太聰明了,聰明得就連裝起糊塗來,比真糊塗還像糊塗。

湯若望道:“皇上,請允許我以上帝信徒的名義感謝您的大仁大德,不過,按東方人的傳統,向來講究等價交換,您支持我們的傳教事業,有什麼要求或者說條件呢?”

小開笑了,這西洋和尚其實還是挺開竅的,知道這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過話挑明了就好辦了,在“無利不起早”這一點上,老外確實比中國人實在,明碼實價,決不遮遮掩掩,那怕是洋和尚也不列外。因此兩人經過一番協商之後,馬上就達成了幾點協議:一、大明對西方傳教士給予與佛教、道教一樣的便利,並允許傳教士修築教堂、教會學校,但傳教士的一切行為都不得違背大明的法令。

二、傳教士有義務向教眾、教會學校的學生以及前來聽講的士兵、工人教授指定的知識,幫助工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並且幫助收集翻譯指定的書籍。

三、在大明的傳教士可以成立教會和分會,但教會的性質根據大明帝國的法律的規定永遠隻能是宗教團體,接受大明各級政府的領導和監督,教會和傳教士不得從事任何與傳教不相稱的行為,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入教、退教,入會,退會……

事實上,小開之所以決定給天主教大開綠燈,一方麵是考慮到那些從西方來的知識精英移民們的現實需要,有了教會,他們會在大明更加“找到家的感覺”,加強他們對大明的認同感,嘿嘿……另一方麵,他也在一係列的事件中重新認識到了宗教在某些方麵的巨大作用,當然,他也並不擔心天主教在大明傳播下去之後,在未來會發展成能夠影響朝廷決策的龐大勢力。在另一時空裏,在西方列強的巨艦重炮開路下,國人覺得外國的月亮都更圓的的情況下,這天主教都沒能統治得了中國人的思想,更何況這時?還有,這天主教本身在他的老家歐洲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中國本身還有佛教和道教這兩大宗教存在,在這種宗教市場幾乎以經飽和的狀態下,特別是天主教想在中國站穩腳跟,沒有幾百年的時間根本就做不到,更匆論是介入政治領域了。而等到幾百年之後,世界都以經進入了現代社會,一個沒落了的天主教,還能翻得起多大的浪花來?

小開還更加邪惡的想道,這天主教要得以傳播,事實上首先得過了佛教這一關,拿佛教來說,想要成為佛教徒,同樣要經曆過一番類似洗禮的儀式。但按佛教的理論,隻要是心裏有佛,無論是否在廟宇中生活,無論是否接受過洗禮儀式,似乎都能夠成佛,即得到佛教的認可。因此在中國有一種教名叫居士的人,大多都是官員,文人、士大夫,他們平時的生活與正常無異,可以不受任何佛教律條的約束,但依然可以被視為佛教徒,另一種形式的佛教徒,如此險惡的“教情”,又豈是這水土不服的天主教所能抗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