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4 進攻羅斯托克(2 / 2)

高原作戰師都是重型裝備,裝船運輸需要不少時間,所以打響進攻第一槍的重任,就交給了俄軍。

中國領導下的俄軍,最大的編製是“軍團”,相當於中國的軍隊裏的集團軍,軍團名稱一般按照駐紮地點來命令,比如這支進攻羅斯托克的軍隊,名字就叫作--聖彼得堡軍團,因為它駐紮在聖彼得堡。

每一個軍團下麵擁有二十個師,每個師的兵力大約是一萬五千人,相比於中國初土的軍隊,俄軍的重裝備是比較少的,每個師隻有一個主炮戰車團,裝備主炮戰車三十輛,整個聖彼得堡軍團,也不過隻有主炮戰車六百輛,高原作戰師一個師的主炮戰車數量就超過了他們,更不用說高原作戰師還有和主炮戰車數量相等的步兵戰車。

至於俄軍的主炮戰車,百分之八十是俄軍自己的T-97主炮戰車,這種主炮戰車曾經在中亞的“千車大會戰”中被中國的TK-96慘虐,中國在控製俄國之後,用自己的元件為T-97主炮戰車進行了高技術改裝。

當年的千車大會戰,T-97主炮戰車無法在遠距離上開炮攻擊中國主炮戰車,是因為沙俄高官把用來向美國買先進元件的錢都貪汙了,所以T-97主炮戰車使用的都是殘次貨,中國的高技術改裝,就是把這些被偷梁換柱的高技術元件該成中國的元件。

三月一日,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領土已經十分溫暖了,在這溫暖的天氣中,二十五萬俄軍開始在羅斯托克周圍四十公裏的寬度上登陸。

在登陸過程中,德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出動了魚雷艇,對登陸部隊發動了襲擾,此時的德國是沒有大型戰艦的,自從林遠把導彈拿出來之後,世界各國就猛然意識到,大艦巨炮的戰列艦已經該進博物館了,導彈戰艦才是王道。

可是世界各國此時還無法研製出可以用來攻擊軍艦的導彈,因為導彈攻擊軍艦的時候,需要把海麵反射的雜波過濾出去,因為海麵會發射大量雜波,而德國和世界各國,都沒有這樣的技術。

雖然宋汶洋給的資料中有關於過濾雜波的描述,可是些資料對於研製用途不大,大多數都是純理論的,所以世界各國都無法掌握這種技術。

德軍魚雷艇衝向俄軍運輸船,俄軍運輸船上都是有大口徑機炮的,這些東西完全是魚雷艇的克星,再加上在馬爾默,不時有掃蕩一起飛,幫助俄軍運輸船,所以德軍魚雷艇並沒能對俄軍運輸船造成太大的傷害。

掃蕩一是一種短腿的飛機,它的有效航程很短,隻能掩護俄軍到登陸了,至於俄軍向縱深拓展時候空中支援,掃蕩一就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