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下,各個部隊便如狼似虎地撲向錫克人的戰壕,這回坦克都繞著陷坑走,有時候還駛過深深的彈坑,這一帶地下水充足,不少彈坑裏都積了水,所以坦克駛過彈坑濺起不少水花,從遠處看去十分壯觀。
英軍軍官見到中國的坦克再次衝了過來,憤怒地吼道:“錫克人,給我衝!”
錫克人也真是頑強,剛剛都被炮彈的爆炸嚇傻了,現在又一次從戰壕裏衝了出去,抱著炸藥包衝向林遠部隊的坦克,結果自然是被打成馬蜂窩。
錫克人軍團副司令麥德遜見到戰場上是這個局麵,知道軍營再也守不住了,急忙帶領部下撤退,麥德遜知道錫克人也擋不住林遠部隊的坦克,所以把剩餘的錫克人也帶走了。
錫克人軍團一撤退,方顯揚就接到了消息,方顯揚哈哈大笑,說道:“兩條腿還能跑得過我們的裝甲車輛?命令前線部隊,以團,不,以營為單位對敵軍快速迂回包抄。”
方顯揚的命令一下,衝在最前麵的卓士梁就把命令傳達下去,第549團的三個營立刻分頭行動,追擊錫克人,錫克人此時也知道不能往一個方向跑,所以分成了三批人,正好讓一個營追一批。
卓士梁跟隨一營去追中路逃跑的錫克人,很快就看見遠處一大群奔跑的錫克人,這些錫克人雖然在逃跑,不過卻不是亂跑,而是排成隊形在跑,卓士梁看到這一幕心中暗想:“這些錫克人不愧是優秀的戰士,逃跑的時候都絲毫不亂。”
卓士梁一邊想著一邊給方顯揚發出消息:“報告師長,我部發現錫克人,是全部消滅還是抓俘虜。”
林遠曾經指示過方顯揚,要盡量爭取民心,所以對待敵軍,能俘虜就盡量俘虜,實在俘虜不了再消滅,方顯揚於是說道:“盡量俘虜,如果敵軍拒不投降,再將其消滅!”
卓士梁說了聲“明白”,隨即在通訊器裏高聲說道:“各單位注意,盡量俘虜敵軍,不要消滅!”
各個營長紛紛答應,一直跟隨卓士梁的一營長高聲命令:“一連向左,三連向右,二連居中,把這些錫克人包圍起來!”
命令一下,一連的裝甲車輛立刻向錫克人的左側迂回,三連則向右側迂回,很快就把這一批錫克人圍在核心,這時用戰士用旁遮普語高聲喊道:“放下武器,饒你們不死!”
那群錫克人見到自己被包圍,竟然高聲怪叫起來,抽出腰間佩戴的鋼劍,向裝甲車輛近前衝來。
腰間佩戴鋼劍是錫克人的傳統,和日本軍人喜歡佩戴武士刀一樣,當然此時的日本已經被林遠徹底改造了,武士道精神被當作軍國主義渣滓進行了批判,原來武士的習俗都被摒棄,沒人再佩戴武士刀了。日本的曆史教科書林遠都修改了,新版教科書中特別強調--日本是向中國學習才有今天的,如果沒有中國,日本現在還生活在原始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