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在二十幾分鍾之後就到了,在奧匈帝國第25師頭頂扔下了炸彈,不過這些炸彈並沒有給奧匈帝國的軍隊造成太大的殺傷,因為航空炸彈的殺傷範圍畢竟有限,奧匈帝國的軍隊部署得又很分散。
小毛奇很快接到了奧匈帝國軍隊被攻擊的消息,他立刻意識到,中國軍隊對烏克蘭動手了!
小毛奇急忙向施利芬進行了報告,希望得到主動出擊的命令,可沒想到的是,施利芬竟然命令他全線撤退!不光是撤出在烏克蘭的部隊,包括駐守在白俄羅斯的部隊,立陶宛的部隊都撤回波蘭。
小毛奇雖然不甘心,可是他是一個刻板的軍人,早就把“服從”兩個字刻在了骨髓裏,聽到命令立刻下令撤退。
德軍向後麵一撤,肖英武就發現了,肖英武很是意外,他不可能猜得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策略,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德軍是想誘敵深入,於是他一邊把戰場的情況向林遠彙報,一邊命令部隊原地待命。
林遠在接到肖英武的報告之後,還接到了白俄羅斯、立陶宛方向的情報,情報中說德軍第一重裝師和第三重裝師也開始了撤退,林遠隨即意識到,烏克蘭方向德軍的撤退並不是孤立的行動,而是德軍的整體行動。
那德軍為什麼要整體撤退?林遠想起了談判中德國提出的擁有波蘭的事情,再想到第四重裝師和第五重裝師因為後勤補給不足而遭受的慘敗,頓時明白,德國是想把部隊收攏到波蘭,然後固守波蘭。
林遠隨即指示肖英武,進入基輔,同時命令位於斯摩棱斯克前線的西伯利亞方麵軍第五師,第六師進入明斯克,至於立陶宛,林遠則派出使者,與立陶宛獨立勢力的領袖--蘇倫威爾會談。
肖英武接到命令之後立刻進軍,4月10日淩晨一點,兩個師合圍了奧匈帝國地25師,第25師隻抵抗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全軍覆沒。
奧匈帝國第25師的士兵也和德軍士兵一樣,在失去戰鬥力之後會選擇投降,所以不少奧匈帝國的士兵都投降了,第7師的戰士經過審問,發現他們竟然是奧匈帝國的人,不由得大感意外,立刻向上麵報告,肖英武在接到消息之後立刻向林遠進行了報告。
林遠接到報告也大吃一驚,心想奧匈帝國怎麼還卷進來了?奧匈帝國可是個大麻煩,倒不是它有多強大,而是它國內情況太複雜了,民族之爭、宗教之爭還有領土之爭錯綜複雜,在我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奧匈帝國而起,在蘇聯解體後,這裏又爆發了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我打下奧匈帝國容易,可是想要讓它穩定就難了。
林遠於是決定,先不管奧匈帝國,它自己的事情讓它自己煩心去,我先把烏克蘭這一片穩定住再說,於是林遠吩咐肖英武,先不要把奧匈帝國出兵的事情傳揚出去,就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