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19世紀中後期的時候,奧地利帝國開始衰敗,1866年普奧戰爭的失敗更是給了帝國致命一擊,奧地利帝國一落千丈。
奧地利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它不像中國,中國雖然也是多民族國家,可是在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在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統治地位,而在奧匈帝國,有十一個主要民族,人口最多的日耳曼人隻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四,排名第二的匈牙利人占百分之二十。
在奧地利帝國國勢衰敗之後,匈牙利人便開始要求獨立,在歐洲其他大國的幹預下,奧地利帝國終於妥協,準許匈牙利國王擁有自己的立法機構,奧地利帝國便從一個帝國變成了二元製的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境內還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等等,他們也要求更大的自主權,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而且奧匈帝國內部還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宗教問題。
歐洲各個大國中,英國、德國的天主教教徒占優勢地位,俄國的東正教教徒占優勢地位,而在奧匈帝國內部,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有信徒,這些信徒之間彼此又有爭鬥,曆史上也積累了不少仇恨。
奧匈帝國國內的各個民族之間還有領土上的爭端,這都是曆史遺留下來的,某一個地方兩個民族都曾經占有過,於是都對領土進行爭奪,矛盾越來越重,越來越深。
就這樣,民族、宗教、領土像三條怪蟒,死死地纏在奧匈帝國身上,所以施利芬才說奧匈帝國根本騰不出精力來管烏克蘭的局勢。
威廉二世笑了笑,說道:“咱們先不管那麼多,奧匈帝國皇帝既然想出手幫忙,那我們就讓他們幫忙好了。”
施利芬皺起眉頭,說道:“可是奧匈帝國的國力也不強,就算他們出手我們還是很難對抗中國。”
威廉二世笑道:“咱們的撤退計劃是絕密的,所以奧匈帝國並不知道我們要撤退,等到他們的部隊進入烏克蘭,我們就把部隊一撤,到時候讓奧匈帝國去和中國打吧,林遠不是主張反對帝製,人類融合嗎?讓他去融合奧匈帝國吧,十一個民族,五個宗教,彼此爭鬥不休,這個爛攤子足夠拖住林遠十年。”
施利芬點了點頭,笑道:“陛下您這一招雖然有些陰損,可是對付中國還是不錯的。”
威廉二世驕傲地笑道:“奧匈帝國皇帝不知道在打什麼算盤,不過既然他們送上門來,我們就不能拒絕,你去和奧匈帝國的特使商量一下進軍的事情吧。”施利芬答應下來,走了出去。
佛蘭茨?約瑟夫一世是一個勤奮的君王,他在位期間,每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而且他在曆次奧匈帝國的對外交往中也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他絕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君王,他要幫助德國,肯定有他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