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舍爾的理由很明確,中國占據了西伯利亞,進入歐洲肯定要經過俄羅斯,隻要經過俄羅斯,波羅的海和就繞不過去,英國皇家海軍保留戰列艦,肯定可以用艦上的火炮支援地麵戰鬥。
費舍爾這個極具遠見的見解在當時很少有人明白,所以眾人都嘲笑他,可是現在,中國和德國在愛沙尼亞開戰,德國處於不利地位,英國戰艦終於發揮了作用,那些嘲笑費舍爾的人此刻都老老實實地閉上了嘴。
費舍爾在旗艦獵戶座號上,心中正在暗自得意,這時通訊官把中國空軍的通報送到費舍爾的手中,費舍爾掃了一眼就把電報紙撕得粉碎,咬牙切齒地說道:“中國空軍要進行什麼演習?他們分明就是不想讓我們去支援德國人。”
費舍爾說完這句話便恢複了平靜,對通訊官說道:“立刻給海軍大臣發電報,問他該怎麼辦?”
費舍爾深知此時他率領的艦隊代表的是英國,這支艦隊的一舉一動都會給英國國運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他不敢自作主張,而是向英國皇家海軍的最高領導--海軍大臣羅伯茨伯爵發電報請示。
海軍大臣也不敢擅作決斷,他立刻拿著費舍爾的電報去找英國首相,此時的英國首相是索爾茲伯裏伯爵,他在林遠時代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在歐洲實施“光榮孤立”政策,以此來操控歐洲局勢。
不過在這個時代,由於中國崛起,英國不得不放下“老貴婦”的身段,把光榮孤立變成“光榮聯合”,讓歐洲團結起來,對抗中國。
英國此時是君主立憲製,英國女皇隻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權力完全在內閣,而內閣的首腦就是首相,首相握有三軍的控製權和對外宣戰的權力,首相同時也是議會多數席位政黨的黨首,所以首相的提案基本上都能在議會討論通過。
電報送到索爾茲伯裏伯爵的手中,索爾茲伯裏伯爵也覺得很難辦,因為他們並不想直接挑戰中國,可是不去救援德國人,德國人就擋不住中國。
海軍大臣見到索爾茲伯裏伯爵默不作聲,忍不住說道:“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啊?”
索爾茲伯裏伯爵想了想,揮手叫來一個侍從,說道:“去陸軍大臣那裏問一下,德軍還能堅持多少時間?”
侍從答應下來,走了出去,索爾茲伯裏伯爵說完這句話又恢複了沉默,海軍大臣也不敢催促他,因為他的心裏很清楚,現在的大英帝國是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上,一但走錯,賠上的的將會是大英帝國未來幾百年的國運!
十分鍾之後,侍從回來,對索爾茲伯裏伯爵說道:“首相大人,陸軍大臣詢問了德國方麵,理想估計,德軍還能堅持三個小時,憑他們自己是肯定堅持不住的。”
索爾茲伯裏伯爵站起身來,在辦公室裏踱著步,心中不停地想著,如果不進入中國人設置的禁航區,我們就無法支援德國陸軍,德國陸軍就必然戰敗,德國陸軍一但戰敗,中國將在芬蘭灣獲得一個穩定的支點,中國海軍就將依靠這個支點存在於波羅的海,對我們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