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納想到此處,立刻拿起桌上的電話,高聲命令:“十五旅、十四旅,立刻對西伯利亞方麵軍第一師第一旅發動攻擊!十三旅在側翼掩護!”
阿登納的指揮水平還是不低的,他這個命令的用意就是集中局部優勢兵力,用德軍兩個主力旅攻擊中國一個主力旅,用最快的速度吃掉這個主力旅!
三個旅越過邊境線向中國軍隊進攻,消息立刻傳到了袁振的案頭,此時第一師的三個旅部署成一個三角形,第一旅在最前麵,第二旅和第三旅在後側方向的兩翼。
袁振看到德軍兩個旅向第一旅圍攏過去,就明白了阿登納想要集中局部優勢兵力的意圖,心中暗暗冷笑,我們林帥總結的軍事原則裏麵就有一條--集中優勢兵力,既要整體上集中,也要在局部集中,我們曾經用這一招擊敗了無數對手,你們在我們麵前使用這一招不是找死嗎?
在這個戰場上,中國軍隊有兩個師,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所以袁振果斷決定,第一師第二旅和第三旅左右前出,抵抗德軍兩個旅,第三師全線壓上,攻擊德軍擔任側翼掩護任務的第三旅。
這樣一來,戰場上就出現了中國三個旅對抗德軍兩個旅,一個師攻擊德軍一個旅的局麵,中國軍隊在態勢上已然占優!
在態勢上占優勢還遠遠不夠,因為戰役的勝負還要由戰場上的戰鬥決定!這場戰鬥的主力是坦克,所以戰役的勝負就變成了TK-96坦克與德軍坦克的較量!
德軍坦克被德國皇帝命名為“猛虎式”,希望這種坦克可以如同猛虎一樣橫掃中國軍隊,德國在林遠時代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跑者之一,這個時代也是如此,電力技術很發達,在發達的電力技術帶動下,一座座電力煉鋼爐拔地而起,電爐可以冶煉出更加優質的鋼,因此德國的鋼鐵工業也相當發達。
德國之前的工業基礎就相當不錯,北洋艦隊的定遠艦和鎮遠艦,清廷陸軍使用的阿姆斯特朗火炮、克虜伯火炮都是德國生產的,不錯的工業基礎加上先進的電力工業,讓德國猛虎坦克出類拔萃,在西方軍事專家列出的坦克排行榜上,猛虎坦克長年位居第一,在這份榜單上,中國的TK-96坦克連前五名都進不去!
猛虎坦克裝備的是和T-97坦克同樣型號的105毫米坦克炮,不過德國的自用型號性能更好,猛虎坦克比T-97坦克優越的地方主要是裝甲、機動性和火控係統,由於德國在製造坦克的時候沒有俄國那樣的貪汙腐敗,所以從美國購買的電子元件都是優中選優的,猛虎坦克的“猛虎之眼”火力控製係統遠遠超過T-97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