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亂一直持續了幾天,到六月三日的時候還沒有平息,林遠於是在六月三日七點的時候發布通電:“日本近日發生軍警屠殺平民事件,我們中國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的進展,對遭受殺戮的日本人民、朝鮮人民表示深切同情!應日本人民解放同盟的請求,中國將擇機進入日本,製止屠殺事件。”
這份通電一發出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震動,英國、美國和德國等國於同日中午十二點發布通電:“日本政府緝拿暴亂分子,是日本的內部事務,中國無權幹涉!”
林遠則指示手下的新聞媒體反唇相譏:“當年你們不是說我們在朝鮮屠殺日本平民,從而進行幹涉的嗎?”
這些指責一出,英國、美國、俄國和德國等西方列強頓時無言以對,因為同樣的事情,西方列強可以做,可是中國就不能做,這真應了中國那句古話:“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西方列強的雙重標準讓他們在世界各國麵前丟盡了臉麵。
六月四日,瑞士、埃塞爾比亞和蘇丹等國紛紛發布通電,表示支持中國進入日本的行動,同日,埃及、印度等被西方殖民者統治的國家的殖民政府也紛紛發布通電,斥責林遠的行動。
六月四日下午四點,林遠在釜山召開軍事會議,在朝鮮的林遠部隊主官紛紛參加,其他無法趕到的軍事主官,則通過視頻通話的形式參加會議。
在會上林遠說道:“同誌們,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政治和外交的準備,現在進攻日本本土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我決定,在六月二十日的時候,兵分三路,進攻日本本土。”
“最北麵的一路,由第一師擔任主力,越過宗穀海峽進攻北海道,駐守庫頁島的第18師和剛剛由預備役轉入現役的第36師、第37師配合行動,第一師在攻擊北海道的同時,由駐守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的第17師、由預備役轉入現役的第34師、第35師進攻擇捉島、國後島等北方四島,從北海道的東側對日軍發動攻擊。”
林遠接著說道:“這一路將投入七個師,以及各種海軍運輸部隊和支援部隊,總人數在三十萬左右,我把這些部隊統編為北部方麵軍,軍長由第一師師長沈新同誌擔任。”林遠說著看向沈新,說道:“沈新,你有什麼問題嗎?”
沈新猶豫了一下,說道:“林帥,我們這個方麵軍的部隊,除了第一師以打過仗的老兵居多之外,其他師都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部隊,我擔心這樣打會不會傷亡太大?”
林遠說道:“不會的,北海道原來不是日本人的地方,他們的原住民是阿依努人,日本是從1869年才開始在那裏定居的,日本對北海道進行統治的時間更短,所以日本政府在北海道的統治最為薄弱,沒有太多群眾基礎,所以你們的進攻應該不會太難,我讓這些部隊進攻北海道,也是想練兵,為我們國家培養更多的戰士,應對以後可能到來的世界大戰。”
沈新點點頭,沒有多說,林遠接著說道:“現在我來說中間的一路,也就是釜山--對馬島--九州島一線,日軍把撤退回來的第一師團、第五師團和第六師團全部駐紮在這裏,再加上原來的第十一師團、第十二師團,各種準軍事力量,日軍在這一線投入的兵力差不多有三十萬!這裏是日軍最堅固的防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