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9 反魚雷係統(1 / 2)

日軍軍艦上的發射組在發射了第一波十二枚魚雷之後,立刻換裝下一批魚雷,裝填手推著裝填車過來,把魚雷放入發射筒之中,調整方向,設定陀螺儀,整個過程隻用了一分鍾左右,隨即再次把魚雷射入水中。

日軍的一號魚雷最大航速可以達到四十節,在三十五節的航速下可以行駛三十公裏,技術指標和林遠時代日本的九三式“長矛”魚雷很像,這種魚雷在這個時代遙遙領先。

日軍的魚雷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速度和航程,是因為他們在魚雷上使用了氧氣助燃推進技術,日軍在魚雷中儲存了純氧,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燃料直接和純氧混合進行燃燒,所以它的燃燒效率非常高。

在魚雷中使用純氧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純氧的性質活潑,具有高氧化性,所以在魚雷內部流轉的時候,一但觸碰到油脂,燃料就可能發生爆炸,在日本研製這種魚雷的時候,就因為純氧發生過數次爆炸事故,每一次都是彈毀人亡,可是日軍為了能讓魚雷在遠距離上殺傷林遠軍艦,還是堅持讓這型魚雷進入了部隊服役。

所以這種一號魚雷在日軍中的口碑很不好,發射組把它們安安全全打完都長出了一口氣,不過光有氧氣助燃並不能讓魚雷遊出去那麼遠,速度還那麼高,日本在雷身上安裝了保證雷體穩定的陀螺儀,還在推進器等方麵下足了功夫,這才讓這型魚雷有了非常優異的性能。

不過一號魚雷上麵還沒有先進的非接觸引信,像林遠之前在上海港炸英國商船曾經使用過的磁引信、聲引信,這種魚雷上麵都是沒有的,這種魚雷裝備的還是原始的觸發引信。

魚雷在水中向林遠部隊的軍艦遊去,由於氧氣助燃的時候不會產生很多氣體,所以水中也沒有大量的氣泡,在視覺上很難被發現,不過魚雷遊動的時候肯定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一定無法逃過林遠軍艦上聲呐的耳朵。

很快,軍艦上的聲呐操作員就發現了聲呐顯示器上出現了幾個正在高速移動的目標,聲呐操作員隨即向各艦艦長報告,各艦艦長立刻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餘鋒,餘鋒心中暗想:“林帥猜得不錯,日軍果然在魚雷技術上有了突破!”於是餘鋒命令道:“各艦立刻啟動反魚雷係統,打掉日軍的來襲魚雷。”

這時參謀長說道:“如果使用反魚雷係統,那導彈就不能再發射了,因為發射導彈的時候艦體會產生晃動,很有可能影響反魚雷係統的精確度。”

餘鋒想都沒想便說道:“現在魚雷才是頭號威脅,命令各艦,先打魚雷,再打日軍軍艦!”

參謀長立刻去傳達命令,時候不大命令就傳到了各個軍艦的艦長那裏,艦長隨即命令:“火箭助推水雷準備!”

原來林遠已經預見到了各個國家都會把水雷當成攻擊自己艦隊的武器,所以為了防備敵軍的魚雷,林遠特地準備了反魚雷係統,火箭助推水雷,便是其中的第一步。

在林遠的時代,火箭助推水雷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現的反魚雷手段,這種水雷上麵裝有火箭推進器,使用的時候火箭能夠把水雷推到預定的位置--也就是魚雷的航路上,水雷上配備了各種非接觸智能引信,敵人的魚雷隻要進入水雷引信的作用區,就會引爆水雷,水雷便會對魚雷產生嚴重的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