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 嶄新中華(2 / 2)

在經濟方麵,林遠解除了中國幾千年來對商人的限製,允許自由經商,還依托各地的資源建立了大量的工廠,有了工廠生產各種物品,基礎設施也就開始大規模建設了,首先就是鐵路和公路,其次就是電力,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

教育方麵也是林遠非常重視的,國家政權、法律條文這些都容易改變,可是人的思想卻很難改變,因為新的思想和社會價值體係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的,就是在林遠的時代,現代中國依舊存在很多古代中國的封建思想。

想要改變人的思想,教育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時代的教育機構還都是私塾,教授的內容還都是八股文,所以林遠先是廢除了它們,在各地建立全新的學校,教授現代的科學知識,不過由於人才短缺,偏遠地區的學校也隻能以教會大家讀書識字為主,以後會逐步改觀。

在民用設施建設的同時,林遠也沒有放棄武器的研製,雖然現在林遠部隊的戰鬥力已經天下無雙,可是林遠還是不滿足,他在專家組會議上提出了“代差計劃”,所謂的代差計劃,就是中國的武器裝備要始終保證領先世界一個時代!

這個時代的其他國家,陸軍以徒步作戰為主,機動力強的部隊有馬匹進行機動,所以是“騾馬化”陸軍,汽車機動的方式剛剛進入部隊,“摩托化”還沒有完全達到,而林遠的部隊,比如第七師這樣的重點部隊,已經完全成為了機械化部隊,其他各個部隊也都有坦克提供火力支援,有汽車運輸大隊提供機動手段,已經完全實現了“摩托化”和“半機械化”,這便領先了世界各國一個時代。

至於海軍,領先得就更多了,由於林遠的誤導計劃,世界各國海軍的發展都走上了大炮巨艦的道路,而林遠則選擇了以導彈為主要攻擊手段、以雷達為主要探測手段的海軍,領先了世界海軍不止一個時代!

空軍是林遠的最大優勢所在,同時也是最大的短板,殲25雖然先進,可是數量太少,飛行小時數有限,軍用飛機是有使用小時數限製的,超過了一定的飛行小時數飛機無論如何都不能再飛,必須報廢!所以林遠為了彌補空中力量的不足,讓專家中心和兵工廠集中力量研製先進戰鬥機。

此時研製戰鬥機的條件已經非常成熟,動力方麵,專家中心在很早之前就開始預研航空發動機,他們根據曆史經驗,根本沒有研製航空用活塞式發動機,而是直接研製噴氣式發動機,也就是航空用燃氣渦輪發動機,而且成績斐然,渦噴-1型發動機已經研製成功,這型發動機的推重比在“三”一級,相當於林遠時代的早期渦噴發動機。

航空電子方麵,新型機載雷達已經研製成功,航空武器方麵,航空用機炮和航空炸彈都已經設計定型,並且進入實際生產。

就這樣,清廷正式退出了曆史舞台,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步步走向世界巔峰的時代!可是世界反華同盟是不會看著中國強大的,他們正在絞盡腦汁,遏製甚至是扼殺中國,最先動手的,就是占據朝鮮的日本!